夫人君者,不能遍知天下事,則不能不委任賢大夫。大夫之賢否,又不能遍知,則不能不信諸左右。然而左右之所譽,或未必遂為藎臣,左右之所毀,或未必遂非良吏。是則耳目不可寄于人,予奪尤須操于上也。
昔者,齊威王嘗因左右之言而烹阿大夫,封即墨大夫矣。其事可略而論也。自古庸臣在位,其才蒞事則不足,固寵則有余。《易》譏覆涑,《詩》賡鵜梁,言不稱也。彼既自慚素餐,而又重以貪鄙,則不得不媚事君之左右。左右亦樂其附己也,而從而譽之。譽之日久,君心亦移,而位日固,而政日非。己則自矜,人必效尤。此阿大夫之所為可烹者也。若夫賢臣在職,往往有介介之節(jié),無赫赫之名,不立異以徇物,不違道以干時。招之而不來,麾之而不去。在君側(cè)者,雖欲極譽之而有所不得。其或不合,則不免毀之。毀之而聽,甚者削黜,輕者督責(zé),于賢臣無損也。其不聽,君之明也,社稷之福也,于賢臣無益也。然而賢臣之因毀而罷者,常也。賢臣之必不阿事左右以求取容者,又常也。此即墨大夫之所為可封者也。
夫惟圣人賞一人而天下勸,刑一人而天下懲,固不廢左右之言 而昧兼聽之聰,亦不盡信左右之言而失獨照之明。夫是以刑賞悉歸于忠厚,而用舍一本于公明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