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間,皇宮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戲,所以宮中每年都要向民間征繳大量的蟋蟀。這東西本來不是生長在陜西的,但華陰有個縣令,為了討好上司,但捉了一只獻上去,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它很會斗,于是責令華陰縣經(jīng)常供應這種蟋蟀,縣里就責令鄉(xiāng)里去完成這項任務。因此,街上一些游手好閑的人,只要捉到了一只好的蟋蟀,便放在籠子里養(yǎng)起來,當作奇貨來牟取暴利。而那些奸猾刁詐的差役,則借機敲詐,按丁攤派,往往為了一只蟋蟀,逼得幾戶人家傾家蕩產(chǎn)。
當時,縣里有個叫作成名的窮書生,多次應考,連一個秀才也沒有撈到。由于他為人迂腐木訥,所以那些狡詐的差役就報請委派他做里正,讓他擔起上繳蟋蟀任務的重擔,他千方百計推辭不掉,只好接受。結果不到一年,就把自己一份微薄的家產(chǎn)全賠光了。此時,征繳蟋蟀的任務又派下來了,而成名既不敢按戶攤派,又沒有錢來抵償,只有干著急的份。這時,妻子對他說:“光著急有什么用,不如自己去捉,萬一能夠捉到一只好的呢?!背擅X得妻子說得很有道理,于是早出晚歸,每天提著竹筒、籠子,到墻腳下、草叢中,搬開石頭,探看土洞,什么法子都想了,還是無濟于事。即使捉到了三兩只,也都是又笨又弱,不合要求。而此時縣官又限期追繳,十分嚴厲。十幾天時間,他就挨了一百多板子,兩條大腿被打得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最后想干脆自殺算了。
正好這時,村里來了一個駝背巫婆,說是能夠借神仙的指點來預卜吉兇。成名的妻子也帶了錢前去問卜。到那里一看,只見紅顏少女、白發(fā)老嫗,把門口都堵塞了。走到巫婆住的地方,屋里有間密室,門上掛著簾子,簾外擺著香案。問卜的人在香爐里燒上香,磕兩個頭。巫婆在一旁望著空中,代為祈禱,兩片嘴唇一張一合,不知念的什么咒語,大家都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聽候吉兇。過了一會兒,簾內扔出一片紙來,寫的都是人們所要問的事,沒有絲毫的差錯。成名的妻子也把錢放在案上,焚香膜拜,約莫一頓飯工夫,門簾一動,一張紙片落在地上。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一張畫。畫的像一所寺院的殿閣,殿閣的后面是一座土山,山下怪石縱橫,荊棘叢中伏著一只“青麻頭”的蟋蟀,旁邊一只蛤蟆,好像要跳的樣子。成名的妻子思量了好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看到畫中有一只蟋蟀,隱隱約約跟自己要問的事暗合,便把紙折疊起來,拿回家給成名看。成名反復思量,說:“莫非是告訴我捉蟋蟀的地點么?”仔細端詳,覺得畫中的景狀,跟村東的大佛閣十分相似。于是勉強掙扎著起來,拄著拐杖,帶著畫兒,往大佛閣的后山去尋。只見一座小山似的古代陵墓,怪石縱橫,儼然是畫中的景狀。于是慢慢地在荊棘叢中側著耳朵聽,睜著眼睛瞧,像尋覓一枚繡花針、一粒芥菜子似的,心力、目力、耳力都用盡了,可一點蟋蟀的蹤影也沒有。他繼續(xù)屏住呼吸,暗暗搜尋,一只癩蛤蟆突然跳了出來,他更加感到驚異了,急忙跟著它去。那只癩蛤蟆一下鉆到草叢中去了,他便躡手躡腳地扒開亂草一看,只見一只蟋蟀伏在荊棘根下,于是趕忙用手去撲,結果那只蟋蟀一下又鉆到石洞里去了。成名便用一根小草輕輕去戳,但蟋蟀還是沒有出來,最后干脆拿筒里的水去灌,那只蟋蟀才跳了出來,而且看起來十分俊美健壯,于是馬上過去把它逮住了。仔細一看,大身架,長尾巴,青色的脖子,金色的翅膀。成名頓時高興極了,然后裝進籠子帶了回去,全家人一看成名捉到這么漂亮的蟋蟀,都像遇到大慶大喜一樣,甚至比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還要高興。于是把那蟋蟀養(yǎng)在一個放上一些土的盆子里,并用螃蟹肉、栗子粉去喂它,精心照料,萬般愛護,只等限期一到,就把它獻到官府,完成那征繳的任務。
有一天,成名那九歲的孩子,趁著父親不在時,偷偷打開盆蓋,那蟋蟀隨即一躍而出,而且跳得很快,怎么也捉不到。最后,費盡力氣把它捉到時,腿已折了,肚也破了,很快就死去了。孩子一看,十分害怕,哭著告訴母親,母親聽了,氣得面色灰白,大罵道:“禍種,死期到了!等你爸回來,再跟你算賬啦!”孩子嚇得哭哭啼啼地出去了。不久,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好像迎頭潑了一盆冰水,心都涼了。怒吼著去找孩子,但孩子已經(jīng)杳如黃鶴,不曉得到哪兒去了。過了一會兒,就在井里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尸體。于是夫妻二人由憤怒再轉為悲慟,呼天搶地,痛不欲生。夫妻倆呆呆地對著墻角,默默無語,不吃不喝,茅舍里一縷炊煙也沒有,簡直無法再活下去了。
天快黑了,成名只好拿了一床草席,裹著孩子的尸體去埋,無意中往孩子的身上一摸,覺得似乎還有一點微弱的氣息,于是便高興地把孩子抱到床上。半夜里,孩子果然活過來了,夫妻心里多少得到一點安慰。但孩子神氣癡呆,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籠子空了,氣也不出,聲也不作,連孩子的死活也沒有放在心頭了。從天黑到天明,都沒有合過眼皮。太陽出來了,成名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長吁短嘆。忽然,門外傳來一陣蟋蟀的叫聲,他驚異地起來一看,只見那只蟋蟀仍然活著。他高興地去捉,結果那蟋蟀叫了一聲就跳走了,而且跳得很快。成名用手掌去撲,似乎手掌中什么也沒有,剛剛張開指頭,那蟋蟀又突然跳了出去。趕忙去追,看到它繞過墻角,又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成名便在那里徘徊著,東張西望,終于看見一只蟋蟀伏在壁上。仔細一看,那蟋蟀又短又小,黑里帶紅,完全不像先前的那只。成名于是不去理會它,還是在那里東看看,西瞧瞧,只想找到原來的那只。突然,壁上的那只小蟋蟀跳到他的衣袖上,他一看,樣子像土狗,翅膀上長著梅花小點,方方的頭,長長的腿,似乎還不錯。于是便高高興興地把它收進籠子里。準備拿它獻給官府,又害怕上頭不滿意,便想讓它先跟別的蟋蟀試斗一下,看看行不行。
當時,村里有個善斗雞狗的少年,馴養(yǎng)了一只蟋蟀,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蟹殼青”,天天與人家的蟋蟀角斗,沒有斗不贏的。那少年想以此來牟取暴利,把價格提得很高,自然也沒有人來買。那天,少年徑自來到成名家里,看到成名養(yǎng)的那只蟋蟀,不由得捂著嘴暗暗發(fā)笑,于是把自己的蟋蟀放在籠中進行比較,成名一看,只見少年帶來的那只蟋蟀又長又大,是個龐然大物,自己的那只跟人家一比,自覺慚愧,不敢跟他較量。但回頭又想,養(yǎng)一只差家伙,反正沒什么用,不如讓它斗一斗,開開心也好。于是便把各自的蟋蟀放進斗盆里。兩只蟋蟀都放進去之后,成名的那只蟋蟀便伏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呆得像木雞一樣,少年一看,頓時大笑起來。于是便試著拿起豬鬃去撩撥它的觸須,但它仍然不動,少年又譏笑起來。經(jīng)過幾次撩撥,那只小蟋蟀終于被激怒了,于是直奔少年的那只“蟹殼青”。雙方飛騰撲擊,發(fā)出沖殺的聲音。不一會兒,只見那小蟋蟀一躍而起,張開尾巴,伸直觸須,一口咬住對方的脖子。少年一看,大吃一驚,急忙把它們分開。那小家伙翹著尾巴,揚揚得意地叫了起來,好像向主人報捷一樣。成名看了,心里十分高興。大家正在觀賞這只善斗的小家伙時,一只大公雞突然竄了過來,對準那小蟋蟀一啄,嚇得成名大聲呼叫,好在沒有啄到,那小家伙跳去一尺多遠。公雞又撲了過去,眼見小家伙已被撲在它的爪下了。成名在慌亂中,也不知道該怎么去搭救那小家伙。一霎,只見那公雞伸著脖子,擺著翅膀,成名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小家伙已經(jīng)跳到公雞的冠上,使勁地咬住不放。成名更加驚異,更加高興,趕忙把它拿起來,放到籠子中。
第二天,當成名把這只蟋蟀獻到官府時。縣官一看,覺得它個頭太小了,于是便怒沖沖地訓斥成名。成名便說它有奇異的本領,縣官不信。成名就提議讓它試著與其他的蟋蟀角斗,結果沒有一只不被它斗垮的。又讓它與雞斗,果然與成名所說的一樣。于是,縣官獎賞了成名,并把它獻給撫軍。撫軍大悅,立即裝進金絲籠里,獻給皇上,并在奏折中詳述了這只小蟋蟀的本領。小家伙進了宮中后,皇上便命令讓全國進貢的最好的蟋蟀,諸如“蝴蝶”“螳螂”“油利達”“青絲額”等,一切奇形怪狀的家伙拿來跟它角斗,結果沒有一只能夠勝過它的。而且往往聽到琴瑟的聲音,那小家伙就會按樂曲的節(jié)拍跳躍起來,因此大家越發(fā)覺得它神異非凡?;噬鲜指吲d,下令賞給撫軍駿馬、錦衣和綢緞。撫軍也沒有忘記那小蟋蟀是誰送來的。不久,那華陰縣令就以政績卓異而聞名全省??h官一高興,便免了成名的徭役,并囑咐主管學政的長官,讓他入了縣學,成為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兒子的精神也恢復正常了,并說:“本人變了一只蟋蟀,輕捷善斗,現(xiàn)在才醒悟過來?!焙髞恚瑩彳娨仓刂氐刭p賜了成名,沒有幾年,成名就擁有良田百頃,樓臺萬所,牛羊各以千計。出門便輕裘肥馬,比那官宦人家還要闊氣。
異史氏說:“天子偶然重用一種東西,未必不事過境遷就忘記了,而經(jīng)辦的人卻把它當作一個定例。加之官員貪婪,吏役殘暴,老百姓賠了妻室,賣了兒子,也得不到一天的安寧。所以天子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老百姓的命運,決不可以輕易草率地提倡某種風氣。但是,成名因為官吏的剝奪而貧,由于蟋蟀的善斗而富,裘馬輕肥,得意揚揚,當其做里正、受責打的時候,難道會想到能夠享受到這些榮華富貴嗎?老天爺大概要酬勞忠厚長者,遂讓撫軍、縣官,一同享受蟋蟀得來的恩寵。過去聽說過一人飛升,雞犬登仙,真是所言非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