妤茱篇:
《洋娃娃》
她生在一個很大的家庭,大家族上面五個哥哥,她是最小的妹妹??梢哉f從生下來那一刻起就受著萬千寵愛。父母對她呵護培養(yǎng)無微不至,養(yǎng)女兒這件事如果可以評分的話,她的父母最少可以拿90分。
吃穿用是最基礎的,自不待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她做為一個女孩的培養(yǎng),實在是用心良苦。從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到女孩該有的能力素養(yǎng),再到傳統(tǒng)淑女價值觀的熏陶。該做的都做到了。
所以她從小就知道一件事∶我是家里所有人的掌上明珠。
其實所謂的掌上明珠有兩種,一種是真心覺得世界都應該圍著自己轉,一舉一動散發(fā)著公主病。公主病難治愈,不是因為本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諸多任性,而是本人心底里恰恰覺得任性是種榮耀,是公主的證明啊。第二種掌上明珠性格中有大義的覺悟。覺得自己受到周圍寵溺這件事有點過意不去,心里有悲觀的本能。尤其是十幾歲女孩心智開始成熟的時候,第二種掌上明珠就會變得心事重重,總認為自己虧欠了世界。
她偏向于第二種。
在無數(shù)童年玩具中,她有一個小女孩布娃娃。布做的傻傻的小姑娘。她把這個娃娃叫"妹妹"。其實女孩的心思很容易猜,周圍大人和哥哥們一直把自己當成最小的妹妹寵著、讓著。這樣確實很舒服,但是也少了另一種感情的滿足—一就是作為姐姐照顧別人的滿足感。對她來說,這種滿足感就只能轉移到她的"妹妹"布娃娃上。
從小她就傻了吧唧地對這個布娃娃說話,說一些大姐姐溫柔的、教育的話。每個女孩都會玩這種過家家的游戲。扮演一個生活中無法扮演的角色。自導自演,天花亂墜。
到了叛逆期,她和"妹妹"的對話游戲中開始出現(xiàn)一個新概念。她對"妹妹"說道∶
'你呀小姑娘,你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個公主,等你長大了我們就不能這么寵著你了!到時候你受了欺負,怎么辦?你發(fā)現(xiàn)其他人沒人把你當回事。遇到壞人五個哥哥也不能飛過來。凡事也不能理所當然你優(yōu)先。所以你是不是要學著當個乘風破浪獨當一面的女孩呀~"
這個叛逆概念的第一階段就是出國留學,她想去英國或者澳大利亞,改善大不列顛人民的伙食,或者到澳洲看袋鼠打架、枕著蟒蛇睡覺。但這個想法和父母說完以后就被嚴厲地拒絕了。女孩不能出眾,更不能出國,這是什么歪理邪說?她心里念道,但是不敢公然反對父母。父母那一輩人總有自以為是的大道理,發(fā)現(xiàn)跟你講不通,就說為了你好,將來你就明白了。再講不通,就嚴詞拒絕了。
父母給她的劇本是這樣的∶大學好歹學點啥,最好是文學啊外語啊啥的。然后早早嫁一個相當有基礎的潛力股。早生孩子。"你不是生育的工具!你要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世界那么大,不去看看這一輩子不是白活了? 聽姐姐的話,將來一定要選擇自己的路。那些平平凡凡早早嫁人的女孩,到后面還是要承受生活的鐵錘,夫妻不和,丈夫變心,生子憂郁。這些痛苦躲得掉嗎?"
布娃娃反過來問她∶
"那你義無反顧追求你一生的叛逆,就能躲掉痛苦了嗎? "
她啞口無言。布娃娃當然是不會說話的,但是這話她還是聽見了。并且把她嚇得沉默許久。
大學時,她交往了一個男孩。地攤兒貨-這是她給男孩取的外號。一個人從小得到很多,總會有種反向的擔憂。擔憂這些幸福都是假的,還不如主動拿取一個"差一點"的,省得到時候失望。
但是這樣矛盾就來了,她之前計劃的叛逆是大學畢業(yè)后考雅思出國。現(xiàn)在身邊的男朋友已經(jīng)離不開了,除非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比翼雙飛哪有那么容易,而且她最擔心的還是身邊的男朋友到底是不是真心的,是不是絕對的!她需要確認一下!
當一個女孩萌生確認對方真心的時候,其實不是心懷疑問,而是早就知道答案了,大部分女孩的直覺是領先于自己的智力的。確認真心這個行為對女孩來說是極難的,因為這一句話問出去,相當于給自己心里的答案一錘定音的宣判。知道自己有罪的犯人,既希望宣判遲些,或許有奇跡。又希望宣判快些,結束這焦慮的折磨。
沒有奇跡。她看了那么多浪漫得荒唐的電視劇,只是因為自己是個膽小鬼,是心如死灰的悲觀者。她的試探印證了心中答案。她的地攤兒貨并不愛他。最惡劣的結果,早早心里就猜到的結果。
這下就可以放心出國了一一她對自己說。
"你出國到底想干什么呢?為了看看世界旅游也可以啊! "布娃娃問她。
"旅游不是生活,異國陌生的生活才能改變我。讓我成就自己的夢想。"
"所以,你的夢想是?或者說,你到底有啥與眾不同的潛在能力?"布娃娃繼續(xù)問得露骨。
"我還不知道,我要去尋找。"
"那么,異國他鄉(xiāng)之中,你毫無切實的目的。真正的艱苦和凄慘來了怎么辦? 現(xiàn)在出國已經(jīng)不算鍍金了,回來兩手空空,還不如腳踏實地的人怎么辦?在外面病了怎么辦?遇見說外語猙獰的壞人怎么辦? 連一只小蜘蛛都能嚇破膽,到了澳大利亞遇到蜘蛛怪怎么辦?"
"我……"面對布娃娃的問題,她又啞口無言了。
"你以為叛逆的人,他們很酷嗎? 真正敢于叛逆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成功者只有寥寥幾個。其他的叛逆者都死翹翹了。平心而論,你真的有成功者的能力嗎?我看你對成功本身都無所謂吧?你連具體的目標都沒有,你不就是為了叛逆而叛逆嗎?你不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嗎?"
"你知道什么!你還不是一直躲在我懷里的布娃娃!"她對布娃娃吼道。
最終,她選擇了大學畢業(yè)后留在父母身邊,沒有出國,沒有叛逆。人很奇怪,嘴上批判的,是心里羨慕的;心里看重的,卻在人前裝作最無所謂;曾經(jīng)質疑的,卻在某一天無意識中信誓旦旦地維護。
不過現(xiàn)在都無所謂了,她覺得很安穩(wěn),果然還是安穩(wěn)最好。她認為自己當時沒有叛逆,也許是因為受了某些刺激,感慨生命的無常脆弱。也許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如此
-畢竟,人們無論心里怎么想,無論嘴上怎么說,最終實際的選擇才能反映出他們的本質。
唯一可惜的是,這些年布娃娃再也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