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更幾章番外吧,因為蝎王篇下面不走劇情了,需要嵌合的部分比較多,這幾天工作挺忙沒有時間梳理,計劃假期完成邏輯構(gòu)架,本章為芒落的番外,是基于天涯客原文劇情中她和蝎王的故事,或者說是他們本來應(yīng)該發(fā)生的故事。
近期都城最大的八卦是什么?
自然是新帝母家—國舅爺承恩公的小兒子在大長公主的賞花宴上,一眼相中了新帝權(quán)臣—戶部尚書長女,還撒潑打滾揚言非卿不娶。
先說這承恩公府本是武將起家也是隨先祖打過江山的開國元勛,只是近三代轉(zhuǎn)文之勢已成又隨著太子殿下成功上位徹底沉淀下來已顯露世家之態(tài),本也是頂好的門戶奈何這次八卦中的幼子乃是個不喜讀書、只愛玩些刀槍棍棒的武夫,又有幾分搖扇聽曲的紈绔作風,并不是一等閨秀心里的如意郎君人選。
再說這戶部尚書雖非豪門出身,但是家族世代擅長醫(yī)藥、又兼有耕讀傳家,幾乎每代都有名醫(yī)、舉子出仕,再加上他本人科舉探花出身、瓊林宴上得當時還是太子的新帝看中,先入翰林院再入戶部,思維邏輯縝密、歷練多年、是新帝的股肱之臣,前兩年戶部尚書年老榮養(yǎng)他便接手戶部成為新朝炙手可熱第一人;他的嫡長女于去年及笄,端莊秀美、擅詩書通琴棋雖不是都城名媛中頭把交椅,卻也能輕輕松松的入主前三甲,若不是尚書大人寵愛長女想要多留幾年,恐怕官媒立時就能踏平門檻。
沒過幾日賜婚的圣旨就到門前,為承恩公慕家與戶部尚書劉家定下婚盟、結(jié)兩姓之好。婚期定在了一年后,十里紅妝這位貴女終究是落入一武夫的內(nèi)院。不過說這劉家女也是好運道、好手段,入門之后丈夫雖不解風情卻得自己婆母看中,時常帶她一起出入眾位老婦人的聚會、得了孝順知禮的美名;成婚次年生長子、再三年生長女、再兩年生下雙胞胎二子、三子,入門已近八年,丈夫看著仕途不顯,可細細探究也算穩(wěn)中有升、雖常與友人游歷花街柳巷,內(nèi)院卻并無二色,比起同齡貴女入宮的起起伏伏、入高門的爭爭斗斗也算是平安喜樂,直到成婚十年后,北方爆發(fā)大戰(zhàn)接連折損三員大將、被奪數(shù)地威逼都城,其丈夫臨危請命率隊出征守國門、奪疆土、直到最后戰(zhàn)死、馬革裹尸也算一展多年夙愿,被陛下褒獎獲封忠勇侯,九歲的長子不僅可以不降等承爵、還得了一處御賜的宅邸。
朝中自有規(guī)矩,為人臣者不可兼具文武的道理。更何況陛下已賜下了府邸,承恩公順勢做主為三子分家,公中全部資產(chǎn)分為4、2、2、2四份,長房頂立門戶、贍養(yǎng)老人分得四分、其余各房并老兩口各得兩分、其后又聽聞承恩公夫人言到三房因著已得了侯爵之位,便扣下了一分給府內(nèi)嫡庶的姑娘們,最后三房只分得一分家產(chǎn),才經(jīng)歷喪父喪父的孤兒寡母在出孝后就搬離了國公府入了陛下御賜的宅邸另居。
在接下來的數(shù)年里,這位出閣前有些才名、出閣后僅得了個溫柔沉靜、孝順知禮的賢惠人,讓都城的勛貴圈見識了一把什么叫娶妻當如劉家女,這位27歲弱女子用自己消瘦的肩膀扛起了忠勇侯府的門庭,大到教導(dǎo)兒女成才、幫助兒子在新一次的奪嫡之中站對邊、力挺新帝上位,為女兒挑選如意郎君;小到管理維系各種關(guān)系往來;狠到當眾命人棒殺引誘自己兒子入歧途的奴才、甚至有傳言說她曾手刃來自北域部落尋仇的刺客;而她最最為人稱道、或是說為這世間男子稱道的是在兒子立業(yè)成家、在朝廷站穩(wěn)腳跟之后就徹底放手府中事務(wù)去了自己的莊子上過著閑云野鶴的悠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