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姬姓魯國衣逢掖之衣,來自周公的燕局之服,長居宋國則冠章甫之冠。“章甫之冠”指的是一種殷冠,周朝叫委貌冠或淄布冠,治理朝政所冠。莊子則提到了儒服以及武士之服劍服。因此儒服又成為后世的道袍。因此儒服和劍服成為華夏王朝文武百官的法服,也是士大夫和武士的漢服基本服制。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年多年的傳統(tǒng)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jīng)中的冠服系統(tǒng),以儒家經(jīng)典《詩經(jīng)》、《尚書》、《周禮》、《禮記》、《易經(jīng)》、《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jīng)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體系展現(xiàn)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言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jīng)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漢服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xiàn)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一一形制簡單的漢裝人衣附著在不同體態(tài)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袍服充分體現(xiàn)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以最典型的深衣為例,其形制必須符合“規(guī)、矩、繩、權衡”。深衣的下擺所用不帛共12幅,以應一年有12月之意,體現(xiàn)了強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guī),交領出成矩形以應方,這代表做人要有規(guī)矩,所謂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衣帶下垂很長,一直到腳踝,代表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代表權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當人穿上漢服,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由此可見,漢服里蘊涵著相當?shù)奈幕瘍?nèi)涵,受“儒、道、墨、法”等縱橫諸家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的影響充分在服飾里體現(xiàn)出來。追求平和自然,與世無爭,寬厚人愛的境界,塑造了“漢服”天人合一,飄逸灑脫的風格?!皾h服”也體現(xiàn)出穿著者的寬大,隨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