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領(lǐng)秦王府八百將士在玄武門設(shè)伏。通常站在丈夫身后的長孫氏出人意料地出現(xiàn)在了丈夫身旁,從容勉勵將士。將士們無不感激秦王妃的親自慰勉,因此更奮發(fā)無畏。 [49] 妻子無所畏懼地生死相隨不離不棄,更激勵著丈夫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以秦王的完勝而告終。三天后的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長孫氏隨之成為太子妃, [50] 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為帝,并在登基后十三天冊封長孫氏為皇后,從此明君賢后,交相輝映。
長孫皇后喜愛看書籍圖傳,即便是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 [53] 成為皇后后依然如此。經(jīng)常與丈夫一起地共執(zhí)書卷,談古論今,從容以對,發(fā)表獨(dú)特見解,對丈夫與朝政大有裨益。 [54-56] 唐太宗對長孫皇后一向愛重。 [57] 登基之后,對長孫家族常常恩遇逾制。
長孫皇后深以盈滿為誡,說服胞兄讓位,在太宗恩準(zhǔn)下,長孫無忌得以閑職高薪退避宰執(zhí)之位。 [58-60] 長孫皇后還利用自身對丈夫的影響力來護(hù)慰朝廷賢良,匡正丈夫的過失。 [5] 長孫皇后一方面欣賞“庇護(hù)”著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提醒著李世民要行仁政。 [61] 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權(quán)至上的封建社會發(fā)揮著獨(dú)特的作用,輔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現(xiàn)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后賢臣直,文治武功,春風(fēng)和睦,親切包容。大唐初期迎來了它令后世魂縈夢繞的理想境界“貞觀之治”。
因病去世
貞觀八年(634年),長孫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期間,身染重疾。皇太子請求大赦并度人入道,為妻子健康憂慮的唐太宗立即應(yīng)允,但遭到長孫皇后的堅決反對,無奈唐太宗只好請普光寺法師曇藏入宮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誠意所致,長孫皇后病情旋及康復(fù)。 [62-63]
九年(635年)皇太子李承乾納妃蘇氏, [64] 然而喜悅之后卻連接著悲傷,此后接踵而來的生身母親趙國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淵的駕崩,給長孫皇后和李世民這對夫妻又一次沉重打擊。 [65] 雙重喪期的哀痛,誘發(fā)了長孫皇后早年罹患并時常發(fā)作的氣疾,次年,病勢加重,藥石皆不見效。
早年,太宗駕幸太原,長孫皇后生病,他曾親自到石壁寺禮謁禪師,并解眾寶名珍,為妻子供養(yǎng)啟愿。 [66] 于是太宗決定再次求助于佛家。十年四月,李世民下詔修復(fù)天下名勝古寺392座為皇后祈福,著名的善寂寺,修定寺便在此列。 [67-68] 雖然太宗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夠又一次給妻子帶來好運(yùn),但是,幸運(yùn)沒有再次眷顧。
十年六月(636年),長孫皇后崩逝于太極宮立政殿,終年36歲。太宗悲傷不已,遵從皇后遺愿,營山為陵,是為昭陵。 [69]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與太宗從少年結(jié)發(fā),一起互相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于情伉儷情深,于政相輔相成。“一與之齊,終身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