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入葬元宮,唐高宗李治希望繼續(xù)保留棧道起舍,卻被大臣諫止,理由是,按照舊例,“只有寢宮安養(yǎng)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wèi)之儀”。 [192] 可見這種在寢宮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對已逝之人供養(yǎng)如生方式,為李世民首創(chuàng)。在李世民心里,長孫皇后永遠是活著的。
復謚文德
第一位有獨立謚號的皇后是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后代漢宣帝時期追謚的),第一位一字本謚加一字從夫謚的自光烈皇后陰麗華起(光武帝先去世)兒子漢明帝劉莊時期永平年上謚。一直到唐高祖妻子竇氏,之前所有皇后只有單字本謚,在丈夫死后才可加系皇帝丈夫謚號中一字,所謂“從謚”。如唐高祖即位的時候,追謚竇皇后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謚號即為“太穆皇后”。而長孫皇后卻在逝世后直接被李世民上了復謚“文德。 [193]
根據(jù)春秋禮法,單謚為正,雙謚非正,在古人看來,只有當單謚不足以道盡逝者的美好品德時,才會用上復謚。所以復謚極為罕見,縱觀貞觀十年長孫皇后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劉感這位忠君死節(jié)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淵賜了復謚“忠壯”,除此之外再沒有人有過復謚。 [194]
而長孫皇后的“文德”這兩個謚號皆為美謚,尤其是“文”這個字。唐人認為“文”是最好的謚號,“為美無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謚里,也沒有哪個謚號能比文還要美好??梢娫谔铺诘男哪恐校挥小暗隆边@個單謚并不足以表現(xiàn)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為尊崇的“文”這個謚號,才能表現(xiàn)出長孫皇后的盛德。
望陵毀觀
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后,太宗對她思念無法停止,為了緩解思憶之苦,便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一次太宗讓魏征陪同,并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征是否看清了,魏征裝作沒看見,太宗頓時著急,問“怎么會沒看見,那是昭陵??!”魏征聞言回答說“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 [195-196] 太宗聽后明白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于是便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盡管太宗這樣追思妻子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tǒng)的,卻是一個天子的真情流露。
在那個以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里,李世民如此張揚的思妻念妻被人嘲弄譏諷也是理所當然。太宗作為封建帝王,對此禮制不會不知,卻還是毫不避諱建層觀,望昭陵,甚至還拉著大臣一起懷念。只能是用情太深,情難自己了。層觀雖然拆除了,但李世民對愛妻的思念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發(fā)洶涌難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回詔中,公然向大臣傾訴自己在喪偶之后,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的悲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