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馀人。
4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dāng)徑,愿還。”
4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
4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比嗽唬骸皨炞雍螢橐姎ⅲ俊眿炘唬骸拔?,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比四艘詪灋椴徽\,欲告之,嫗因忽不見。
4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dú)喜,自負(fù)。諸從者日益畏之。
4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蘄,至陳而王,號為“張楚”。
5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yīng)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yīng)涉。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shù)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
5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眾已數(shù)十百人矣。
5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
5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yīng)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备咐夏寺首拥芄矚⑴媪?,開城門迎劉季。
5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上赤。於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5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項(xiàng)氏起吳。
5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秦泗川監(jiān)平將兵圍豐,二日,出與戰(zhàn),破之。
5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及高祖起沛,擊破泗水守監(jiān),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從沛公,沛公以周昌為職志,周苛為客。
5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泗州守壯敗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
6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沛公還軍亢父,至方與,(周市來攻方與)未戰(zhàn)。陳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數(shù)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為侯守豐。
6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不下,且屠豐?!庇糊X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沛公病,還之沛。
6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聞東陽甯君、秦嘉立景駒為假王,在留,乃往從之,欲請兵以攻豐。
6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欲往從之,道還沛公。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