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惫仕鞆闹?,不去見景駒。
6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是時秦將章邯從陳,別將司馬夷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
6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zhàn)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
6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馀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qū)⑹?。沛公還,引兵攻豐。
6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從項梁月馀,項羽已拔襄城還。項梁盡召別將居薛。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治盱臺。項梁號武信君。
6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后也?!庇谑琼椓喝黄溲裕饲蟪淹鯇O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7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居數(shù)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齊軍歸,楚獨追北,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與秦軍戰(zhàn),破之。
7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秦軍復振,守濮陽,環(huán)水。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zhàn),大破之,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7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宋義諫,不聽。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呂將軍俱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7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
75.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內(nèi),夷其城郭。
7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當是之時,趙歇為王,秦將王離圍之鉅鹿城,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77.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三年,章邯等將其卒圍鉅鹿。
7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7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趙數(shù)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guān)。與諸將約,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
8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當是時,秦兵彊,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guān)。
8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愿與沛公西入關(guān)。
8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shù)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彊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弊洳辉S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