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惠之早霣,諸呂不臺;崇強祿產(chǎn),諸侯謀之;殺隱幽友,大臣洞疑,遂及宗禍。 [24]
司馬貞:高祖猶微,呂氏作妃。及正軒掖,潛用福威。志懷安忍,性挾猜疑。置鴆齊悼,殘彘戚姬。孝惠崩殞,其哭不悲。諸呂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禍盈斯驗,蒼狗為菑。 [15]
劉秀: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chǎn)伏誅,天命幾墜,危朝更安。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 [43]
班固:孝惠內(nèi)修親親,外禮宰相,優(yōu)寵齊悼、趙隱,恩敬篤矣。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納曹相國之對而心說,可謂寬仁之主。遭呂太后虧損至德,悲夫! [25]
劉勰:及孝惠委機,呂后攝政,班史立紀,違經(jīng)失實,何則?庖犧以來,未聞女帝者也。漢運所值,難為后法。牝雞無晨,武王首誓;婦無與國,齊桓著盟;宣后亂秦,呂氏危漢:豈唯政事難假,亦名號宜慎矣。
魏收:夏桀、殷紂喪二邦,秦母、呂雉穢兩國也。 [26]
何去非:呂后、惠、文,乘天下初定,與民休息,深持柔仁不拔之德。 [27]
丁耀亢:呂后,雌龍也。開國承運,配天而出,間氣之在陰者歟?使平、勃不,漢天下其未可知也。觀其鴆殺如意,糟戚姬,則一毒婦人耳。戚曰:“使呂為鼠,吾當為貓,以報此冤?!睌嘁付?,能幾日乎?故垂之以為妒鑒。 [28]
龔煒:開國母后莫不賢明,獨呂雉以妒悍稱制,外戚之禍,漢為最烈,貽謀可不慎歟。如斯正議,雖儒者無以易也。 [29]
趙翼:呂后則當高帝臨危時,問蕭相國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國家為急也。孝惠既立,政由母氏,其所用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無一非高帝注意安劉之人。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業(yè),非如武后以嫌忌而殺太子弘、太子賢也。后所生,惟孝惠及魯元公主,其它皆諸姬子。使孝惠而在,則方與孝惠圖治計長久。觀于高祖欲廢太子時,后迫留侯畫策,至跪謝周昌之廷諍,則其母子間可知也。迨孝惠既崩,而所取后宮子立為帝者,又以怨懟而廢。于是己之子孫無在者,則與其使諸姬子據(jù)權(quán)勢以凌呂氏,不如先張呂氏以久其權(quán)。故孝惠時未嘗王諸呂,王諸呂,乃在孝惠崩后。此則后之私心短見。 蓋嫉妒者,婦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以其先寵幸時,幾至于奪嫡,故高帝崩后,即殺之。此外諸姬子,如文帝封于代,則聽其母薄太后隨之;淮南王長無母,依呂后以成立,則始終無恙;齊悼惠王以孝惠庶兄失后意,后怒欲酖之,已而悼惠獻城陽郡為魯元湯沐邑,即復待之如初;其子朱虛侯章入侍宴,請以軍法行酒,斬諸呂逃酒者一人,后亦未嘗加罪也。趙王友之幽死,梁王恢之自殺,則皆以與妃呂氏不諧之故。 “”武后之禍,惟后魏之文明馮后及胡后,約略似之。而世乃以呂武并稱,豈公論哉!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