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1.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媼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陰,因葬焉。
2. 《史記·外戚世家》: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內后宮,歲余不得幸。
3. 《史記·外戚世家》: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jù)吾腹?!备叩墼唬骸按速F征也,吾為汝遂成之?!币恍疑?,是為代王,其后薄姬希見高祖。
4. 《史記·外戚世家》: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5.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媼內其女於魏宮。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云當生天子。
6.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是時項羽方與漢王相距滎陽,天下未有所定。豹初與漢擊楚,及聞許負言,心獨喜,因背漢而畔,中立,更與楚連和。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
7.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歲馀不得幸。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币讯芊蛉恕②w子兒先幸漢王。
8.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漢王四年,坐河南成皋靈臺,此兩美人侍,相與笑薄姬初時約。
9.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jù)吾腹?!备叩墼唬骸按速F徵也,吾為女遂成之?!币恍疑?,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
10.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遂幸,有身。歲中生文帝,年八歲立為代王。自有子后,希見。
11.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12.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彊,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弟薄昭封為軹侯。
13. 《史記·卷一十·孝文本紀第十》:三月,有司請立皇后。薄太后曰:“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p>
14. 《永樂大典》引《陜西志》:“西安府富平縣,漢文帝母薄太后之湯沐邑。故殿遺址存。”
15.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櫟陽北。於是乃追尊薄父為靈文侯,會稽郡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已下吏奉守冢,寢廟上食祠如法。而櫟陽北亦置靈文侯夫人園,如靈文侯園儀。薄太后以為母家魏王後,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諸魏有力者,於是召復魏氏,賞賜各以親疏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
1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絳侯綰皇帝璽,將兵於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
17.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呂后會葬長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18. 《后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第一下》:甲申,使司空告祠高廟曰:“高皇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王。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伏誅,天命幾墜,危朝更安。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祇。遷呂太后廟主于園,四時上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