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典故
當年薄姬懷漢文帝后,卻遭呂后的極端仇視,漢高祖也聽信呂后讒言,鬮薄姬誣貶于荒野,逃到河曲黃河孤島上避難,此島故名娘娘灘。相傳薄姬來到此島后,到附近另一黃河島上生了漢文帝,此島故名太子灘。經(jīng)過兩千余年的滄桑歲月變化,漢娘娘英名至今留存在黃河灘上。
后世紀念
薄姬廟
薄姬廟,位于河南省孟津縣麻屯鎮(zhèn)薄姬嶺村北部,是當?shù)匕傩諡榧o念薄姬娘娘除蝗災(zāi)而建的。相傳漢文帝時,洛陽一帶蝗蟲成災(zāi),薄姬體恤百姓,請愿前往滅蝗,她住在蝗災(zāi)最嚴重的一道嶺上,親自指揮官兵日夜驅(qū)除蝗蟲。后世人為歌頌其功德,便為薄姬修建廟宇,稱為“薄姬廟”。 [23]
香積寺塔
香積寺塔,又名漢塔、薄太后塔、望母塔,位于陜西省禮泉縣烽火鎮(zhèn)劉家村。 [24] 相傳漢文帝劉恒為紀念他的母親薄太后而建的。現(xiàn)已列入陜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有香積寺,原來很興盛早已廢毀。還有薄太后曾經(jīng)居住過的行宮——紅覺院,已于1972年拆毀,夷為平地。禮泉縣人民政府1992年5月在寺院原址旁為“望母塔”和薄太后行宮遺址立碑兩塊。
為了紀念鄉(xiāng)鄰的恩德,文帝劉恒詔令更原村名為“薄太后村”視為舅家,又修磚塔一座,名曰“望母塔”。可惜的是,隨著歲月流逝和戰(zhàn)火兵災(zāi)的破壞,舊塔早已毀損??吹降氖翘拼淖诨实厶桶四辏ü?34年)大興佛教之時在原地所建。
漢薄太后南陵
漢薄太后南陵是漢文帝劉恒的母親薄氏之墓。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qū)狄寨街道鮑旗寨西北一公里處。薄太后陵因在漢文帝霸陵之南,故稱“南陵”。據(jù)《漢書·外戚傳》記載,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葬南陵”,“以呂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陵封土形似復(fù)斗,底東西寬一百五十米,南北長二百米,高四十多米,底面積四十四畝,上頂而積三畝多,原陵園占地一百一十多畝。現(xiàn)墓基四周盡成農(nóng)田,陵園現(xiàn)僅存有陜西巡撫畢源立碑,上有“漢薄太后南陵”六字。原陵園南側(cè)有卵石鋪砌的陵園大道一條,現(xiàn)池邊可見卵石和道旁鑲邊花磚碎塊。該陵系西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薄姬祠
薄姬曾在魯桑園(現(xiàn)云朝寺西北六里許)植桑養(yǎng)蠶,教人耕織,母兼師訓(xùn),樂善好施,恩澤鄉(xiāng)里,世人稱之為魯義姑,深受百姓愛戴。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姬亡,百姓聞其辭世,感其恩德,遂在灨水之畔,高丘之上(現(xiàn)云朝寺址,周圍土潤地肥,地脈精質(zhì),沛沾雨露,教化大行,經(jīng)勘是南陽盆地之太極點。)建薄姬祠供奉紀念,人們尊之為神。大元順帝九年(公元1349年)元惠宗改祠建寺。奠基時,天氣炎熱,忽有祥云飄至,遮日成蔭,彩云朝佛,神奇萬分,故定名“云朝寺”。
親屬成員
父母
父親:薄氏,追贈靈文侯
母親:魏媼,魏國宗室之女
弟弟
薄昭,車騎將軍、軹侯
丈夫
第一任丈夫:魏王魏豹
第二任丈夫:漢高祖劉邦
兒子
漢文帝劉恒
兒媳
代王王后某氏
孝文皇后竇漪房
慎夫人
尹姬
孫子
漢景帝劉啟
梁孝王劉武
代孝王劉參
梁懷王劉揖
孫女
館陶公主劉嫖
昌平公主劉氏
孫媳
孝景皇后薄氏
孝景皇后王娡
王夫人王兒姁
賈夫人
栗姬
程姬
唐姬
梁孝王后李氏
孫女婿
堂邑侯陳午
絳侯周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