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置北宮
呂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呂后去世。 [23-24] 不久,大臣們共同鏟除諸呂(呂后的呂氏家族),廢黜劉弘,擁立漢惠帝四弟代王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而張嫣雖然幸免一死,卻受到牽連,廢黜其位,安置在北宮居住, [25] 仍稱皇后。
張嫣所居住的北宮,是未央宮后面的一處極為幽靜的院落。朝野都知道張嫣與諸呂亂政無(wú)關(guān),因而沒(méi)有在夷滅諸呂時(shí)殺死她。張嫣生活在北宮中,無(wú)聲無(wú)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漢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三月,張嫣病逝, [26-27] 終年四十歲,與漢惠帝合葬于安陵, [28] 不另起墳, [28] 謚號(hào)“孝惠皇后”。
人物評(píng)價(jià)編輯 播報(bào)
《漢宮春色》 [29] :“后勸惠帝除挾書律,澤被千古,偉矣。其在漢室,有三大功。勸太后勿誅諸功臣,與謀害代王,及斂諸門鑰,使相國(guó)產(chǎn)不得入殿門,呂氏就誅,此其功之最盛者也。代王既立,后乃幽廢,竟無(wú)崇奉之禮,蓋地處嫌逼,雖賢如文帝,不能無(wú)介然于懷,故待后恩禮頗儉云。夫古圣后賢妃多矣,然容與德皆極美而幽廢者,惟漢張皇后一人。但賦性柔愿,才略稍短耳。於戲!坤道以靜為體,以有德而無(wú)才為正,此后之所以為至德歟?” [30]
雖然她的人生一直由人背后推動(dòng),然而, [31] 身居深宮,她依然保持著她的純潔心性 [31] 。
軼事典故編輯 播報(bào)
花神
張嫣每次跟隨母親魯元公主出入宮中,她的外祖父漢高祖劉邦就讓戚夫人抱著她,并對(duì)戚夫人說(shuō):“你雖然美麗高雅,世上無(wú)人能及,但此女十年以后,絕非是你所比的?!?[32]
張嫣死后入殮時(shí),宮女們替她凈身時(shí)驚人地發(fā)現(xiàn),張嫣至死竟然冰清玉潔,依然保持處子之身。 [33] 消息不脛而走,天下的臣民無(wú)不懷念憐惜她。于是紛紛為她立廟,定時(shí)享祭,尊她為花神,為她立的廟便稱為“花神廟”。 [34]
仙女轉(zhuǎn)世
《漢宮春色》載:(孝惠皇后張嫣)年數(shù)幾,有異人相之曰:“此大貴人也?!睆埌絾?wèn)其故,異人曰:“昔楚漢之際,有仙女張麗英者,居豫章之南,金精山下。衡山王吳芮聞其美,將聘為妃。儀從至山下,麗英忽升山頂,謂其人曰:‘我至此不得復(fù)下,當(dāng)為我鑒磴通道。’王乃發(fā)卒治道。道既通,則麗英不復(fù)見(jiàn),已飛升矣。麗英飛升之后,上帝以漢室將有大變,特令降生人世,以扶漢室。且其塵緣未斷,使之再受磨折,劫盡則復(fù)升仙矣?!毖援叄惾撕霾灰?jiàn)。敖使人至豫章訪之,果有其事,并有仙女廟云,因別字女曰“麗英”。 [35]
參考資料
1. 《史記索隱》:皇甫謐云名嫣。
2.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shí),嘗數(shù)從張耳游,客數(shù)月。
3. 《漢宮春色》:漢孝惠皇后張氏,名嫣,字孟媖,小字淑君。
4.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呂后長(zhǎng)女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后。
5.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孝惠張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魯元公主,有女。
6. 《漢書·卷二十七上·五行志第七上》:(漢惠帝四年)是歲十月壬寅,太后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