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求和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
“什么?割地賠款?這蔡京莫不是老糊涂了!”一個賣菜的大娘,粗糙的手掌重重地拍在菜攤上,發(fā)出“砰”的一聲悶響,引來周圍人側(cè)目。
“是啊,想當年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怎么能拱手讓人?”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緊握著拳頭,義憤填膺地說道。
周圍人紛紛點頭附和,群情激奮。
茶館里,原本熱鬧的氛圍也變得凝重起來。
一群文人墨客圍坐在一起,高談闊論。
“蔡京此舉,實乃誤國之舉!”一位老先生,捋著花白的胡須,痛心疾首地說道。
“不錯,遼人貪得無厭,今日割五城,明日便要十城,求和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一位年輕書生,慷慨激昂地說道。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引起了周圍人的共鳴。
茶杯碰撞的清脆聲,夾雜著人們的議論聲,在茶館里回蕩。
不僅如此,一些富商巨賈也紛紛表示愿意捐款捐物,支持朝廷抗擊遼軍。
他們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國家危難之際,匹夫有責。
“子瞻兄,大事不好了!”高俅一進門,便焦急地說道。
蘇軾連忙起身,將高俅迎進屋內(nèi),關(guān)切地問道:“義仲兄,發(fā)生何事,如此慌張?”
高俅將蔡京的陰謀和民間的反應(yīng)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蘇軾。
蘇軾聽后,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子瞻兄,如今之計,該如何是好?”高俅焦急地問道。
蘇軾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高俅,沉聲道:“義仲兄,不必擔心,邪不壓正,我們一定能找到辦法阻止蔡京的陰謀!”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夜深了,萬籟俱寂。
高俅起身告辭,走到門口時,突然停下了腳步,回頭說道:“子瞻兄,明日……”
夜色如墨,幾盞昏黃的燈籠在京城的小巷中搖曳,仿佛鬼魅的眼睛。
幾個身穿灰色布衣的男子,賊眉鼠眼,穿梭于人群之中,他們口中念念有詞,聲音壓得極低,卻帶著蠱惑人心的力量:“種師道,哼,那就是個瘋子,只會打仗,根本不顧百姓死活!”“是啊,這仗要是真打起來,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可就遭殃了!”謠言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開來,大街小巷,茶館酒肆,到處都充斥著對種師道的詆毀之聲。
種師道府邸外,幾個潑皮無賴正對著緊閉的大門指指點點,污言穢語不堪入耳。
“什么保家衛(wèi)國,我看他就是想升官發(fā)財!”“就是,他一家老小在京城享福,卻要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去戰(zhàn)場送死!”他們敲打著大門,發(fā)出“咚咚”的刺耳聲響,引得院內(nèi)的仆人驚恐不已。
屋內(nèi),種師道的家人憂心忡忡,惶恐不安,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種師道身著戎裝,風塵仆仆地回到府邸,剛踏進門檻,便聽到下人支支吾吾地匯報了這幾日發(fā)生的事情。
他雙拳緊握,青筋暴起,怒火在胸腔內(nèi)翻騰,但更多的卻是無奈和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