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問:“天依靠什么?”
答:“天依靠于地?!?/p>
問:“地依賴于什么?”
答:“地依賴于天?!?/p>
問:“那天地又依附于什么?”
答:
“相互依附。
天依靠于地形,
地依賴于天氣。
其地形有邊涯,
其天氣無邊際。
有與無相生,形與氣相息。
天與地就存在于終始之間。
天以它的作用為主,
形體為次;
地以它的形體為主,
作用為次。
作用的表現(xiàn)稱作神,
形體的有無稱作圣。
只有神和圣,
才能領(lǐng)悟天地的變化。
平民百姓天天應(yīng)用而不明白,
所以有災(zāi)害產(chǎn)生利益喪失。
名譽是次要的,
利益才是害人的主體。
名譽產(chǎn)生于不知足,
利益喪失于有余。
危害產(chǎn)生于有余,
實際喪失于不知足。
這些都是常理。
生活于世必須有物質(zhì),
故貪婪的人時時尋找利益,
因此有危害產(chǎn)生。
想出人頭地必須出名,
故世人都爭強好勝,
因此有東西喪失。
竊人財物稱之為盜。
偷盜之時,
唯恐東西偷的少,
等到敗露后,
又恐東西多定罪大。
受賄與收賄,
都是一種物品,
可卻是兩種名稱,
是因為利與害的不同。
竊人物品時存在僥幸心理,
偷時嫌少,逮時嫌多。
名譽的興與毀,
雖然是一件事,
可卻有兩種結(jié)果,
是因為得到或喪失的不同,
大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
是出名的地方;
集貿(mào)市場,
是聚利的地方,
能不以爭名奪利的心態(tài)居其中,
雖然一日官升三級,
獲利百倍,
又怎能傷害得了你呢?
因此爭名,是奪利的開始。
禮讓,才是取名的根本。
利益到來則危害產(chǎn)生,
名揚天下則實物喪失。
利益到來又名揚天下,
而且無禍害相隨,
只有重德者才能達到。
天依靠于地,
地依賴于天,
其中的含義多么深遠!”
【原文】魚者謂樵者曰:“天下將治,則人必尚行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言也。尚行,則篤實之風(fēng)行焉;尚言,則詭譎之風(fēng)行焉。
天下將治,則人必尚義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利也。尚義,則廉讓之風(fēng)行焉;尚利,則攘奪之風(fēng)行焉。三王,尚行者也;五霸,尚言者也。
尚行者必入于義也,尚言者必入于利也。義利之相去,一何如是之遠耶?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若盡之于心。言之于口,人得而聞之,行之于身,人得而見之,盡之于心,神得而知之。
人之聰明猶不可欺,況神之聰明乎?是知無愧于口,不若無愧于身,無愧于身,不若無愧于心。無口過易,無身過難,無身過易,無心過難。既無心過,何難之有!吁,安得無心過之人,與之語心哉!”
——【譯文】——
漁者說:
“天下將要治理的時候,
人民必然崇尚行動;
天下將要叛亂的時候,
人民必然崇尚言論。
崇尚行動,則誠實之風(fēng)盛行;
崇尚言論,則詭詐之風(fēng)盛行。
天下將要治理的時候,
人民必然崇尚仁義;
天下將要叛亂的時候,
人民必然崇尚利益。
崇尚仁義,則謙虛之風(fēng)盛行;
崇尚利益,則爭奪之風(fēng)盛行。
三王時代,人民崇尚行動;
五霸時代,人民崇尚言論。
崇尚行動必注重于仁義,
崇尚言論必注重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