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材屏住呼吸。
“那么,第三起案件的兇手是誰?”
“在第三起案件中,沒有不在場證明的是片田和王道。也就是說,其中一個是第三...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話本小說。" />
李材屏住呼吸。
“那么,第三起案件的兇手是誰?”
“在第三起案件中,沒有不在場證明的是片田和王道。也就是說,其中一個是第三起案件的兇手。按照這個邏輯發(fā)展下去,這是毫無疑問的?!?/p>
白朗繼續(xù)說。
“但是,現(xiàn)在想想,片田和王道在第一個案件中都有不在場證明。但是,第三個案件的犯人肯定是這兩個人中的一個。那么,假如第一個和第三個案件是其他人所為的話,這里就會產(chǎn)生矛盾。”
“也就是說……”
“第一個案件和第三個案件的犯人是不同的。那么,第一、第三個案件和第二個案件的犯人是不同的,這一點剛才也證明了,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個案件都是不同人所為??傊@一連串的案件不是連環(huán)殺人,而是三種不同的殺人。”
李材啞口無言。
“那么,這個玩偶……”
“都是對之前發(fā)生的犯罪行為的模仿。也就是說,原創(chuàng)只有第一起,后兩起只不過是模仿?!?/p>
一時間,事務(wù)所陷入了沉默。
“那么,第三起案件的兇手是誰?還有,第一起案件的兇手是誰?”
“首先,先考慮簡單的第三起案件吧。犯人是第一個案件的嫌疑犯片田和第二個案件的嫌疑犯王道兩者一選一。這里,如果從動機這一點來看,就會浮現(xiàn)出一個更可疑的人物”
“那是?”
“是王道”白朗斷言道,
“假設(shè)三起殺人案件只是模仿相同犯罪形式的不同犯罪行為,那么每個兇手的動機都是不同的。那么,對第三起案件的受害者梁河抱有更強烈動機的就是王道”
“為什么?”
“由于向媒體泄露信息,第二起案件的三名嫌疑人遭到了媒體的攻擊。當然,受害者梁河也應(yīng)該是媒體攻勢的先驅(qū)。”
“啊”
“那個誹謗中傷的程度,大致可以預料到。而且,問題是,既然第二個案件是別人所為,那么殺害元平的三名嫌疑犯都是無辜的?!?/p>
“明明是無辜的,卻像犯人一樣遭到誹謗中傷?!?/p>
“雖然我不清楚詳情,但假如被害者梁河記者總是執(zhí)筆過激的報道,那么三名無辜的嫌疑犯中有一人對他懷恨在心,干脆把因這一案件的報道而得意洋洋的梁河,像他所為那樣殺了他,也就不足為奇了?!?/p>
雖然說這是沒有證據(jù)的推論,但白朗的理論卻毫無漏洞。
“那么,第一起案件呢?”
“問題是那個人?!?/p>
白朗斷言道。
“第一件案子是玩偶殺人的原創(chuàng),也就是這一連串案件的元兇案件。首先,既然三件案子都是其他人所為,那么第二件、第三件案子的兇手王哲和王道就排除了。”
“第一起案件中沒有不在場證明的……只有龍?zhí)蝗?。?/p>
李材的表情緊張起來。白朗卻在一旁等著。
“但是,龍?zhí)娴氖欠溉藛???/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