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本以為星若還會多加挽留,她沉默良久,感嘆道,“我們仰慕先生的才學(xué)德行,既然先生不愿來書院,學(xué)生也不強(qiáng)人所難。”
臨走前,大叔贈了三人幾株桃花苗。
馬文才也沒有拒絕,星若喜歡桃花,不如回去后他們就在寢舍門前的院子種上桃花。
幾人回到書院,銀心看到祝英臺回來了,就匆匆跑去和她說了梁山伯被考評官為難的事。她和馬文才對視了一眼,沒想到三人離開書院的這幾天竟然發(fā)生了這么多事情。
祝英臺心里放心不下他的梁兄,就和星若、馬文才分開了。
星若和馬文才向山長報道,他們從星若的口中得知:陶先生為了不來書院,特地為自己挖墳。山長還哭笑不得,真真是為老不尊,師母也對她這個表哥也頗為無奈。
他們回書院的路上,馬文才就聽到她說了大叔就是陶淵明的事,他當(dāng)時還想著快馬加鞭的把他綁來。
不久前,朝廷考核官王卓然蒞臨尼山書院。為了表示書院對朝廷的恭敬,眾學(xué)子夾到歡迎。
王卓然莫約三四十歲,胖胖的國字臉喜涂脂抹粉,體態(tài)豐滿,錦衣玉帶。荀巨伯還暗自調(diào)侃,‘這哪里是大人,分明是個太監(jiān)?!?/p>
他官位高,起先眼光公正,看重一向憨厚耿直的梁山伯,贊賞他的人品和才華。后來陳夫子從中挑撥,梁山伯曾得當(dāng)朝宰相謝安夸獎,誰不知王卓然和謝安是死對頭。既然梁山伯是謝安看好的,他偏要為難。
這幾天處處找他麻煩,這回因為一件小事,罰梁山伯一天之內(nèi)挑滿十缸水。不料水缸卻被人砸了個大坑,修補(bǔ)也來不及了。祝英臺得知他被罰的消息,前來幫忙,她還將馬文才在后山找到的泉水告訴了他。
梁山伯等人連夜趕制竹筏,將山上的泉水引到書院。這樣一來,書院用水也無需在從山下往上挑水了。山伯為書院修建水利,可是大功一件。
前陣子,山長還在可惜沒有好水泡茶,泉水清甜,比溪水干凈多了。
事后,兩人還特地感謝馬文才。
祝英臺近日心神不寧,總覺得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陳夫子畢恭畢敬地引著王大人進(jìn)入學(xué)堂,席上王大人坐在高位,他與陳夫子一唱一和,
“......世人皆知,書院非士族子弟,不可入學(xué)。據(jù)本官所知,梁山伯!令尊不過一介區(qū)區(qū)縣令,且亡故多年。早已不是士族出身!因此,本官決定......”王卓然這番逼走梁山伯的話說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王大人且慢!山伯并非寒門!”祝英臺連忙道,“大人容稟!在下與山伯義結(jié)金蘭,因此山伯也是士族子弟。”
王卓然頓時不知說什么,只得甩袖離開。
星若對這個顛倒是非的督學(xué)不慎好感,此人未達(dá)目的,不擇手段。祝英臺今日之舉,讓考評官王卓然丟盡顏面,以他的個性,必會再出重招。
朝廷馬上要實行占田制,王卓然拿土斷威脅梁山伯遠(yuǎn)離祝英臺。那晚,梁上伯被迫說出了傷人之語。
“轟隆隆——”一聲巨響,大雨傾盆。
英臺雨天負(fù)氣出走,泥土松了,跌落深谷。
書院的眾人都拿著火把,分頭找她。尋了一夜,搜遍了整座山都沒找到他。梁山伯自責(zé)內(nèi)疚,他攀著崖壁下來勘察河水的流速,不料繩子斷裂,掉入湍急的河流。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yuǎn)離。
梁祝最后平安歸來,還與五柳先生陶淵明一同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