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泩大為震動,父皇多么難得的剖白內心啊。在這個時代,一個父親而且還是皇帝不斷地說對不起兒子,他如何擔待得起?他連忙想要說些什么,卻被胡亥擺手示意其坐下。
“大秦需要積蓄國力,這個過程是極其漫長的,朕保守預計,未來或許需要持續(xù)兩三位皇帝的勵精圖治,才能攢出個能拿的出手的家底出兵徹底解決掉匈奴?!?/p>
“為此,朕崇尚節(jié)約節(jié)儉,除先帝驪山陵墓外,從朕開始,不管是宮廷也好臣子也好,還是民間也罷,婚喪、宴會等花費甚多之事皆不大辦或少辦?!?/p>
“朕無法給回歸朕身邊的女兒一個盛大的儀式慶祝,但朕也想在朕這個做父親的能做的范圍內給她個公主名分,封號為安樂;另外,瓊枝是朕長女,朕欲加號封她為長公主,再破例給她一塊封地做湯沐邑,也算是稍微補償朕這么多年來對瓊枝的父親身份的缺席。諸位幫朕想想哪個地方適合給公主做湯沐邑?”
儒家的人卻站了出來反對。
“陛下!臣以為,海外那一段往事,實在難以取信天下。陛下是萬民表率,也不宜有太多韻事傳出,不如對外宣稱,公主是陛下在民間所認的‘義女’,或者將公主記在先帝哪位公子名下,如此一來,給予‘公主’稱謂,也就名正言順了!”
胡亥皺著眉頭,這是哪里來的大傻子,頭這么鐵!竟然反對朕認回女兒?你成功吸引了朕的注意。
皇帝看向老神在在的叔孫通,他是胡亥在還未亡國時便能在眾不被二世皇帝所喜的儒家之人中脫穎而出從待詔博士被他升為博士,號稷嗣君。
“叔孫通,你覺得呢。難道朕這個做父皇的想做些什么補償朕的女兒都不行嗎?!?/p>
叔孫通只道:“陛下,大秦規(guī)矩是只有皇后所出的嫡長女才能被封為長公主啊。”
要知道現(xiàn)在還不是后來的皇帝姐妹都被稱為長公主的時候,此時的大秦還有母系遺風影響,女性的地位尤其是上層社會女性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長公主更是在一眾公主中還是比較特殊的。
就比如太子泩的嫡長女,因為父親是太子,現(xiàn)在還只是郡主,但等太子泩有朝一日成為秦三世,不管未來秦三世有多少女兒,都只是公主,但只有他的嫡長女館陶公主嬴嫣是長公主。
不管多少平行世界,嬴嫣這個大秦公主都在史書上留下一抹痕跡。
有的平行世界里嬴嫣因為其同母弟嬴祚沒有當上皇帝,有的結局是自己自盡的,有的是被同父異母弟尊重榮養(yǎng)的。
也有的平行世界里嬴嫣母后劉皇后因在朝堂上十分的有威勢,被稱作劉太皇,而身為唯一的女兒館陶公主,也被尊稱為劉太主;也有的平行世界里嬴嫣是因為侄子而在史書上留下了一二記載,因為秦四世很尊重她這個姑姑,位高權重,秦四世許她可以隨意進出宮廷,還封她為太主,此后‘太主’就成了皇帝姑母的稱號。
大秦有名的長公主不單單只有嬴嫣。
比如,平陽長公主,秦三世與王皇后的嫡長女,秦四世的同母姐。
衛(wèi)長公主,秦四世與衛(wèi)皇后的嫡長女。
這些長公主,不單單父母兄弟很牛,自己也在朝堂上位高權重!
當然不管怎么說,這三位長公主,在后世看來,最牛掰的還要屬館陶公主。爺爺是秦二世胡亥,父親是大秦第一位太子嬴泩,親娘是大秦第一位太子妃漢地魯元公主,弟弟是秦三世,侄子是秦四世。自己也很彪,嫁人寡居后公然養(yǎng)起男寵,可以說大秦后來的公主精神狀態(tài)那么好都是她帶的頭。
蕭何接的李斯的班,許是早年被皇帝安排在李斯手下學習,不知不覺的行事作風頗似法家人物,有時候發(fā)表意見更是帶著法家的味道。
“始皇帝時即便是大秦公子都不得擁有封地?!?/p>
好家伙,這是覺得胡亥的皇子都沒有分封個封地,就這樣給一個公主封地,你這是想做什么?飄了嗎。
胡亥:“……”
皇帝皺著眉,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問題。
大秦公主在始皇帝時期的張揚跋扈他是深有體會的,母親大多都是六國的公主貴女,各個覺得自己尊貴的能上天,不單單母族得力,嫁的人也無一不是重臣家的子弟。若不是當初他發(fā)覺姐妹們背后的勢力完全不輸他那些兄弟們,他何必將屠刀對準所有的兄弟姐妹?
若是他今日打破規(guī)矩,隨便開了個頭,以后的大秦皇帝是否會因為有樣學樣,因為偏愛給自己的哪個兒女打破更多地規(guī)矩?
“也罷。朕沒有立后,瓊枝并非皇后之女,那就給個安樂公主的名分,這個總不能再反對吧?”
“陛下,還有要給公主封地的事兒……此事不妥?!标惼接行┆q豫,但表情誠懇的詢問道。
胡亥喝了口酒清醒了些。
他自認是繼承父皇理念、和父皇秦始皇都是堅決反對分封的,也不知道今天到底怎么了,突然脫口而出要給新認的女兒封地。
“罷了。先帝那么多愛女都沒有因此得到封地,朕的女兒如何能超過她的姑姑。此事作罷吧?!焙ジ袊@道:“公主回到了朕的身邊,以后朕想如何補償公主都不必糾結于這些。安樂也長大了,朕也留不住多久了,也該為她選個駙馬了?!?/p>
“陛下英明?!?/p>
“嗯,那么,朕欲為安樂公主擇選駙馬,不知道諸君可有推薦的優(yōu)秀青年才俊,或者家中未婚子弟?”
眾臣眼皮子一跳,有些曾經家中和始皇帝結兒女親家的,當今陛下登基后殺盡所有兄弟姐妹們,但有一點倒是不得不說的君臣默契,他們家的兒子或女兒倒是幸好沒有被牽連。但經此一遭,倒也實在被那番情境嚇得有心理陰影了。
也不知道以后的皇帝會不會也效仿當今,將所有的皇子公主都給……
與皇家聯(lián)姻雖然不會牽連到他們的兒女,但可能會牽連到他們的孫子孫女?。?/p>
和陛下結兒女親家嘛。
在場臣子們在權衡是否要報出自家子弟的名字時,大將軍蒙鹽卻在心里琢磨著找個機會面見陛下將大兒子蒙方晏推銷出去。
蒙家因為他之前的兩面三刀,在咸陽城留下個不忠、在六國舊地出身的臣子那兒留下個不義的名聲,這無形中使得蒙家子弟和其他大臣家聯(lián)姻有點困難。
按說這不應該呀,朝中這樣的墻頭草多了去了,也沒見人家家族的人說親難啊。
但誰讓蒙鹽做得那些事兒實在是太響亮了。
正好這次皇帝想要嫁女兒,若是他們家能娶個公主,這不比什么其他聯(lián)姻都更好的融入大秦這個貴族圈嗎。
宮宴結束后,不少重臣或勛貴府上都在討論是否要找皇帝陛下為他們家的子弟求娶安樂公主,要求娶的話,選哪個人選等等。
—
李家
隴西侯老夫人接連喪夫喪子,還好兒子給她這個老娘留下李承叡李承勇兩個孫兒,特別是李承叡已經弱冠,早該張羅著成親了。
但李承叡卻不知為何很是抗拒早早成親,老夫人簡直是操碎了心,搞不懂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是什么想法。
李承叡心里想的是先立業(yè)后成家,想先在朝堂混出個名堂,到時再成婚也順理成章。
但老夫人顯然經歷的更多,想要得到軍功當官這種事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總不好一直無法出人頭地就不成家生子吧?
再說了,他們家也算是武將世家了,李家先祖李宗是魏國大夫,李崇時便是秦國隴西太守,封南鄭公;再之后老夫人的公公李瑤則是秦國南郡太守,封狄道侯;她那早早離去的丈夫李信更是戰(zhàn)國末年秦國大將,就是那個出名的‘派二十萬還是六十萬滅楚’的其中一個主角。
當時,秦王嬴政還年輕,出于制衡王家的各種心思,心里特別喜歡強壯勇敢更年輕的李信,就讓他率兵20萬去攻打楚國,但最后卻兵敗而逃。經歷如此打擊,秦王政最后仍然很信任他。那場沒楚之戰(zhàn)最后還是派的更穩(wěn)重老練的王翦。
后來,李信與王翦之子王賁率兵攻打燕國、代國和齊國,平定了燕、齊二國,他也因功被封為隴西侯。
秦國的軍功爵制度是可以降兩級世襲的,特別是對于他們本就是貴族的家庭來說,夸張一點來說,可以說是子子孫孫前途無憂的??恐沂赖木壒剩麄兏静挥锰辜背鰧⑷胂嗟?,不比普通人機會多得多嘛。
就比如蒙家,秦國典型的武將世家。
祖父蒙驁原居齊國,在秦昭襄王在位時來到秦國,在秦莊襄王時出現(xiàn)在史書中,不斷地為秦國征戰(zhàn),后來成為上卿;父親蒙武作為王翦(正是后來蒙恬的裨將王離的祖父)的裨將軍參加了秦滅楚之戰(zhàn)。到蒙恬時,蒙恬已經可以率領當時秦軍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連秦始皇的長子也被派到蒙恬軍中作監(jiān)軍,而蒙毅也同時做到上卿,并曾帶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過了蒙驁在世時。
比如說蒙鹽雖然因為父親和叔叔被始皇帝撥到長公子扶蘇麾下戰(zhàn)隊,導致蒙家被秦二世清算。
但等胡亥無將可用時,第一個想起來的還不是他們家的子弟?還沒有上戰(zhàn)場呢,就因為家世和父祖?zhèn)兎e攢的軍功被皇帝分了幾千人的秦軍帶領,輕松地在秦軍中做個將軍,至于官職更是輕輕松松。
至于廣大的普通士兵嘛,比較其他六國,秦國還是待遇不錯的,最起碼得個軍功能得到奴隸、土地、金錢、學習秦律當個小吏等等,至于想真正的擺脫命運做大將軍,那是需要機遇和有權貴提攜的,就比如白起,就因為有魏冉幫助才成為一代戰(zhàn)神。
因為秦亡過一次,當時很多軍功之家都或因為青苗不接而‘銷聲匿跡’,胡亥無將可用,只能一直忍耐拉攏蒙鹽,那時候誰提出過李信的后人?
讓李承叡失落心里不平的是,都是武將世家,蒙家比不過也就算了,人家子弟不管哪一輩兒的都是歷代秦王秦皇的心頭好!
但王家呢?好吧,人家因為王翦助秦始皇帝一統(tǒng)天下時獲得不知道多少金銀財寶,家族的人就靠吃老本吃個十代八代的也吃不完。如今聽說王離的兒子在宮里當郎官,整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但是誰讓人家繼承了王家‘穩(wěn)重’的傳統(tǒng)呢。絕不做出頭的。
但李承叡做不到王家那對奇葩兄弟那么灑脫。
他渴望上戰(zhàn)場立功,渴望為官為將,渴望得到皇帝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