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護復習
1.稽留熱:體溫持續(xù)在39.0℃~40.0℃,達數日或數周后,24h波動范圍在1℃以內。
2.弛張熱:體溫持續(xù)在39.0℃以上,波動范圍大,24h體溫差超過1℃,最低體溫仍高于正常水平。
3.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4.尿潴留:指膀胱內潴留大量尿液而又不能自主流出。
5.導尿術:在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下,將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技術 。
6.皮內注射:指將少量藥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間的方法。
7.皮下注射:指將少量藥液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8.深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各種刺激均無反應。
9.脈搏短絀:在同一時間單位內脈率少于心率,脈搏細速,極不規(guī)則,聽診時心律完全不規(guī)則,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
10.死亡:指個體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永久性停止。
—————————————————————————
1.醫(yī)院飲食的分類:基本飲食,治療飲食,試驗飲食。
2.基本飲食的分類:普通飲食,軟質飲食,半流質飲食,流質飲食。
3.根據灌腸目的的不同可分為:保留灌腸和不保留灌腸。
4.首次放量不超過1000ml,因為大量放尿會導致腹腔內壓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滯留在腹腔血管內,引起病人血壓突然下降產生虛脫,還會使膀胱內壓突然降低,引起膀胱粘膜急劇充血而發(fā)生血尿。
5.膀胱刺激癥:尿痛,尿急,尿頻。
6.冷療的目的:①降低體溫②緩解疼痛③減輕局部組織充血和出血④控制炎癥的擴散
熱療的目的:①保暖②減輕疼痛③促進炎癥的消散和局限④減輕深部組織的充血。
7.藥物吸收快→慢的順序:靜脈注射>霧氣吸入>舌下含服>直腸給藥>肌內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給藥>皮膚給藥。
8.檢查胃管在胃內的方法:
①: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②:將聽診器放在病人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氣,有氣過水聲。
③:將胃管末端放入水中,無空氣逸出。
9.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護理:
①:立即停藥,使患者平臥,立即呼叫醫(yī)生。
②:立即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
③: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給予氧療。
④:按醫(yī)囑給藥:抗過敏,改善微循環(huán),糾正酸中毒。
⑤: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并記錄。
⑥:如心臟驟停,立即心肺復蘇搶救。
10.急性肺水腫的護理:
①:控制輸液滴速和輸液量。
②:患者端坐,雙腿下垂。
③:給予高流量吸氧6~8l/min,加入20%~30%的乙醇濕化空氣,降低肺泡內泡沫表面張力。
④:給予鎮(zhèn)靜劑,平喘,強心,利尿和擴血管藥物。
⑤:必要時四肢輪扎,5~10min輪流放松一個肢體,靜脈放血200~300ml。
*11.壓瘡的分期和表現:
第一期:瘀血紅潤期:紅腫熱痛和麻木。
第二期:炎癥侵潤期:皮膚呈紫紅色,皮下有硬結,疼痛加劇,有水泡行成。
第三期:淺度潰瘍期:水泡逐漸擴散,破潰,真皮創(chuàng)面有黃色滲出物,淺層組織壞死,有潰瘍形成。
第四期:壞死潰瘍期:壞死組織侵入真皮下各肌肉,膿性分泌物增多,壞死組織發(fā)黑,有臭味。
12.輸液滴速計算:
輸液時間h=[液體總量ml×點滴系數]÷每分鐘滴速×60min
每分鐘滴速=[液體總量ml×點滴系數]÷輸液時間min
13.死亡的診斷標準:①不可逆的深昏迷②自發(fā)呼吸停止③腦干反射消失④腦電波消失(平坦)。
14.臨終患者的心理變化: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憂郁期,接受期。
15.熱水坐浴的禁忌癥:月經期,妊娠后期,產后2周內,陰道出血和急性盆腔炎均不宜坐浴,以防感染。
16.臀大肌的定位法:
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做一水平線,髂嵴最高點做一垂線,將一側臀部劃分為四個象限,選擇外上象限(避開內角)。
連線法:髂前上嵴與尾骨做一連線,選外上1/3處為注射部位。
17.尿潴留的護理措施:心理護理,姿勢和環(huán)境,誘導排尿,熱敷和按摩,針灸和藥物,導尿術,健康教育。
18.尿標本常用防腐劑:
甲醛:防腐,固定尿中有機成分,愛迪計數。
濃鹽酸:防腐,防止尿中激素被氧化,17-羥類固醇和17-酮類固醇 。
甲苯:保持尿液中化學成分不變,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及鈉,鉀,氯,肌酐,肌酸的定量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