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恰恰是文帝不會把她嫁去膠東袁氏的原因,畢竟一個曾一度傲立于權力巔峰,距離那至高無上的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的家族,這樣的背景底蘊,即便是近兩代袁家人表現(xiàn)得如何謙遜恭順,如何深藏不露,也無法讓身為一國之君的文帝徹底放下心中的警戒與疑慮。
因此哪怕文婠沒有像如今一般表現(xiàn),而是刻意藏拙,對外展現(xiàn)出一副不諳世事、懵懂無知的貴女形象,但單憑其郡主身份,文帝就斷然不會給予袁家這個通過聯(lián)姻手段,來提升自身政治影響力的機會。畢竟,袁氏一族之所以能在近年來重振雄風,恰恰是因為他們與當?shù)厥孔搴缽姵晒β?lián)姻,實現(xiàn)了勢力的深度融合與壯大。
而袁慎,這位袁家子弟中的佼佼者,憑借其卓絕的才華和出眾的能力,未來仕途無可限量,幾乎可以預見他定會成為朝廷重臣,位極人臣之際,權柄之重,不可小覷。一旦再讓他披上郡馬的身份,那么袁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無疑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對于文帝來說,無疑是一個難以忽視的政治威脅,
若是這想法被別人知曉,可能會覺得文帝杞人憂天。畢竟如今的袁家,僅是昔日主宗的一脈旁支,其積累的底蘊與袁氏祖業(yè)根本無法相提并論。而袁慎,盡管才情出眾,卻是一介書生從文,即便真的登上了權力巔峰,在許多人眼中也不過是江中一葉,難以掀起足以顛覆乾坤的風浪。
可文帝身為皇帝,又是從血雨腥風中廝殺而來,親身經(jīng)歷過殘酷的皇位爭奪戰(zhàn)的皇帝,對待任何可能的威脅,他都習慣性地將其置于最嚴峻的考量之下。
不論一個手握重權的文臣在朝堂上能有多大的呼風喚雨之力,一旦其暗中結(jié)黨營私,將可能迅速聚集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勢力。
尤其以文婠與太子之間的親密交情,若是袁慎與其結(jié)親,那么自然而然便會成為太子的擁躉。若是袁慎矢志不渝,真心誠意地輔佐太子,自然對于國家社稷而言是極大的幸事。但世事無常,人心難測,歷史上權臣利用幼主篡位,改朝換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fā)生過。
養(yǎng)兒九十九,常懷百歲憂。每當文帝看著太子那純良老實的模樣,他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矛盾的情緒——既為兒子的善良本性感到欣慰,又為其將來能否肩負起治理江山社稷的重任而憂慮不已。
他有時候真的寧可兒子不要這么好,文婠那丫頭心眼子那么多,怎么就不知道分他太子哥哥幾個呢?
所以也不能怪他有了易儲的想法,實在是太子這個樣子,為了國家,為了文家天下,也為了太子自己好,儲君這個位置,他的確是要再多斟酌一下。
然而文帝的想法此時和文婠無關,早在知道自己和袁慎沒可能之后,她就沒打算在他身上多費心了,只希望山長能夠給點力,勸解袁慎不要多管閑事,讓她在這里能夠繼續(xù)安心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