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一群奴隸起而暴動,放火燒了商王三個大糧倉,大火熊熊,直沖云端,染紅了半邊天。
火光中,奴隸們手持棍棒和粗笨的石鏟,與守倉士兵展開了激烈搏斗,廝殺聲震天動地。
一個守倉的官吏在混亂中倉皇出逃,連夜趕到商王那兒告急,商王武丁聞變大驚,急忙派出大批士兵前去鎮(zhèn)壓。這樣的奴隸“焚廩”事件,不僅使奴隸主遭受重大經(jīng)濟損失,還影響到他們的祭祖大事,為了對付這種反抗,商王簡直傷透了腦盤,以至于三天兩頭要懷著恐懼不安的心情進行占卜。
希望從神祇的預(yù)言中得到奴隸暴動的消息,以便防范,但是,無論他們?nèi)绾吻笊駟柌?,也不能阻止奴隸反抗斗爭。
奴隸的“焚廩”暴動完全是奴隸主殘酷的階級壓迫和剝削激起的。
據(jù)殷墟卜辭和有關(guān)古文獻記載,商代奴隸有臣、妾、奚、仆、芻等名目,還有一種“眾”,甲骨文寫作日下三人形,意為許多手足胼胝的人在烈日下艱難地勞動著。
有人認為即農(nóng)業(yè)奴隸,也有人認為是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的平民,不管怎樣,其地位總是很低的。這些奴隸,大多來源于戰(zhàn)俘,也有一些是失去財產(chǎn)的債務(wù)人。
他們完全屬于貴族奴隸主所有,在奴隸主眼里,他們只是會說話的工具,毫無自由和權(quán)利,不準服兵役,更無權(quán)受教育和參政。
他們承擔(dān)了社會上一切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金屬冶煉鑄造等繁重勞動和各種徭役,創(chuàng)造了大量物質(zhì)財富和燦爛的文化藝術(shù),但自身卻一無所有。
住的似牲畜圈一樣的從地面下挖而成的豎直土坑,吃的是豬狗之食。
從商代奴隸的遺骸看,他們的牙齒普遍患有嚴重的齒病,有的牙齒還大半是磨平了的,這顯然是因飲食極其粗劣和營養(yǎng)不良而造成,平時稍有不遂,便會遭到奴隸主野蠻的屠殺和殘酷刑罰,如刺面、割鼻,斷足、桎梏、流放、活埋,以至把奴隸剁成肉醬或放在臼中活活搗死,殷墟發(fā)掘出的奴隸尸骨,有的身首異處,有的斷手斷腳,有的全身分為兩截,有的前額還留有明顯的刀砍痕跡。這些都是奴隸遭受嚴刑殘殺的證明。
更駭人聽聞的是,奴隸主死后,還要殺戮大批無辜奴隸來殉葬。
每次殉葬、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在奴隸主每年舉行的祭祀儀式上,奴隸也被作為祭牲,與牛、羊、犬、豕一起使用,最多一次竟要屠殺上千個奴隸。
如武官村一座商王陵墓的里面和外圍,便埋著大批殉葬奴隸和牲備車馬、墓的東西兩道,有好幾條長坑,每條坑里埋著一至三個奴隸,手持戈和矛,象征守衛(wèi)者。北面墓道和墓室接近的地方,有規(guī)則地埋著許多奴隸的頭顱,每排10個,共有20多排。
單這座王陵,殉葬的奴隸就達三四百人之多。
奴隸主慘無人道的壓迫激起了廣大奴隸的憤怒和仇恨,他們不斷地用消極怠工、破壞工具、焚燒奴隸主倉庫或逃亡的方式來反抗。甲骨文里反映奴隸反壓迫斗爭的形式,最突出的就是奴隸大量逃亡。
逃亡的奴隸有芻、羌、仆、眾、州臣等。甲骨里常有“亡芻”、“亡羌”等記載,更多的是“喪眾”。
商王對奴隸逃亡的事情非常關(guān)心,經(jīng)常求神問卜,今天問:“我會喪眾嗎?”
明天又問:“某人會喪眾嗎?”
后天還問:“眾人去翻地,不會有逃亡吧?”
無奈烏龜殼并不能告訴他們奴隸逃亡的消息。
有一次,又有一批臣奴逃跑了。商王武丁十分著急,連忙命卜人用龜殼進行占卜,問逃跑的臣奴能否抓到,并親自看了卜光,判斷說:老天保佑,在兩、三天內(nèi)就能抓到了吧?可是問了半天,龜版上仍毫無動靜。直到十五天之后,才算將逃亡臣奴抓住。
除了逃亡之外,奴隸們還經(jīng)常以暴動反抗奴隸主。
甲骨文中曾多次記載商王親自出馬鎮(zhèn)壓奴隸暴動的情況,叫作“途眾”?!巴尽弊钟凶窊簟㈡?zhèn)壓之意,每當奴隸成批逃亡或起來暴動時,以商王為首的奴隸主們便趕去鎮(zhèn)壓。
逃跑的奴隸一旦被抓回,就要遭到更殘酷的迫害。有的用亂箭射死,有的被凌遲處死,也有的被用作祭祀祖先的犧牲。但是,妙隸主對奴隸的殘酷鎮(zhèn)壓,絲毫也嚇不倒奴隸,相反激起了他們更強烈的反抗。
《尚書·牧誓》和《左傳》記載說:“紂為天下逋逃主。”
可見到商朝末年,奴隸的逃亡和暴動更趨頻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