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新春拜年,傳暖悟禪
歸源境的新春,第一縷陽光剛漫過山頭,就把積雪染成了粉白,屋檐下的紅燈籠還掛著雪粒,風(fēng)一吹,“叮鈴”作響——今天要去拜年,帶著自家做的年糕、果干,挨家挨戶道祝福,把除夕的團(tuán)圓暖,傳到每一戶人家。孫女兒背著小布包,里面裝著給小伙伴的糖塊,拉著阿婆的手往王大叔家走:“阿婆,拜年要說‘新年好’,是不是還能收到紅包呀?”
阿婆笑著幫她理了理圍巾:“拜年是傳心意,不是圖紅包——把咱們的祝福送到,把歸源境的暖傳到,比啥都金貴?!彼噶酥覆及锏哪旮猓骸斑@是咱們親手做的,帶著咱們的心意,人家吃著甜,心里也暖,日子才能越走越近?!?/p>
新春的第一樁事是“走鄰串戶送祝?!?。沙僧背著竹筐,里面裝著曬干的歸源果干和新磨的麥粉,先去了村頭的張爺爺家——張爺爺孤身一人,除夕是在阿婆家過的,新春一早,沙僧就來送年貨:“張爺爺,這果干您泡水喝,麥粉您蒸饅頭,新歲里要好好照顧自己。”張爺爺接過東西,眼眶紅了:“你們惦記著我,比啥都強(qiáng),這年過得踏實(shí)?!?/p>
阿瑞斯帶著小遠(yuǎn),去了鄰村的藥農(nóng)家。藥農(nóng)之前給歸源境送過不少護(hù)苗、釀醋的方子,阿瑞斯特意帶了一壇新釀的米酒:“這是咱們歸源境的冬釀,您嘗嘗,謝謝您去年幫襯咱們?!彼庌r(nóng)笑著打開酒壇,酒香飄了出來:“鄰里間互相幫襯是應(yīng)該的,這酒我得留著,等開春麥苗冒芽了,咱們一起喝?!?/p>
赫淮斯托斯則去了悟空和八戒的住處。悟空正對著麥田出神,赫淮斯托斯把剛做好的鐵鋤遞給他:“新歲用新鋤,等開春耘田,好用。”八戒湊過來,盯著赫淮斯托斯手里的糖糕:“還有沒?俺去年吃的那個(gè),甜得很!”赫淮斯托斯笑著遞了一塊:“少不了你的,新歲里多干活,才能多吃甜?!?/p>
新春的日頭漸漸暖了,雪開始融化,屋檐下滴著水珠,像在奏樂。阿佛洛狄忒帶著女人們,在村口的空地上搭了“暖棚”,煮了姜棗茶,等著拜年回來的人歇腳:“走了一路肯定冷,喝碗熱茶暖身子。”她還在棚里擺了瓜子、糖塊,孩子們圍著棚子轉(zhuǎn),熱鬧得很。孫女兒跑進(jìn)來,手里攥著幾顆糖:“阿佛洛狄忒阿姨,這是王大叔家小遠(yuǎn)給的,俺分你一顆?!?/p>
拜年的間隙,眾人聚在暖棚里,聊著新歲的打算——阿婆說要在麥田旁種些果樹,等秋天能摘果子;王大叔說要教孩子們編竹籃,既能裝東西,又能賣些錢;小遠(yuǎn)則說要和孫女兒一起,每天去看麥苗,記錄它們的生長。
唐僧坐在暖棚的角落,手里捧著姜棗茶,看著眼前的熱鬧,拿起經(jīng)卷,在空白頁上寫下:“新春拜年,非僅道賀,是傳‘暖’;贈(zèng)禮歇腳,非僅客氣,是傳‘情’。米酒送鄰,是傳歲月的甜;新鋤贈(zèng)友,是傳勞作的誠;熱茶待眾,是傳日常的暖——這便是‘傳暖禪’:不在虛禮客套,在真心相待;不在錦上添花,在雪中送炭,讓暖在鄰里間傳遞,讓情在日常里扎根,方能新歲安康,歲歲綿長。”
阿瑞斯喝著姜棗茶,看著棚外嬉戲的孩子,輕聲說:“以前總覺得‘強(qiáng)’是靠自己,現(xiàn)在才懂,‘暖’是靠大家——你幫我一把,我記你一份,暖就能傳得遠(yuǎn),日子也能過得穩(wěn)。這‘傳暖’不是吃虧,是把日子過成了一家人,比啥都強(qiáng)?!?/p>
午后,雪化得更厲害了,田壟里露出了覆蓋著稻稈的麥苗,隱約能看到綠色的芽尖。孫女兒拉著小遠(yuǎn),跑到麥田旁,蹲在地上看:“你看,麥苗好像要冒出來了!”小遠(yuǎn)湊過去,輕輕撥開稻稈:“真的!新歲里,它們肯定會(huì)長得很快!”兩人約定,開春后每天都來這里,給麥苗澆水、拔草。
赫爾墨斯送信回來時(shí),帶了鄰村鄉(xiāng)親們的回禮——有剛蒸好的饅頭,有曬干的草藥,還有孩子們畫的“新春圖”,畫上是滿田的綠苗和拜年的人們:“鄉(xiāng)親們說,等雪化透了,要過來幫咱們耘田,還想跟咱們學(xué)釀醋?!?/p>
孫女兒接過畫,貼在暖棚的墻上,對著畫小聲說:“等雪化了,俺教你們釀醋,還帶你們看麥苗!”阿婆笑著點(diǎn)頭:“好,咱們把歸源境的暖,傳得更遠(yuǎn),讓更多人都能過上踏實(shí)日子?!?/p>
夜深了,歸源境的燈還亮著。暖棚里的姜棗茶還在溫著,眾人圍坐在爐火旁,聊著拜年的趣事——悟空說八戒吃了人家三碗年糕,撐得走不動(dòng)路;八戒則說悟空收了孩子們的糖葫蘆,吃得滿臉糖渣,引得大家笑個(gè)不停。
孫女兒趴在阿婆腿上睡著了,手里還攥著一顆沒吃完的糖,嘴角帶著甜笑。阿婆輕輕把糖從她手里拿出來,放進(jìn)小木盒里,嘴角帶著笑:“這孩子,連夢里都想著新春的甜?!?/p>
第二天一早,雪基本化完了,田壟里的稻稈濕漉漉的,麥苗的芽尖更明顯了。孫女兒第一個(gè)跑到麥田旁,高興地喊:“阿婆,麥苗要醒了!新歲真的來了!”
歸源境的新春,在拜年的傳暖里,在麥苗的萌動(dòng)里,在鄰里的情里,慢慢走向初春——沒有驚天動(dòng)地的事,只有真心的祝福,溫暖的傳遞,和對新歲的期盼,卻在這些日常里,藏著最真的“禪”,藏著最暖的“歸源”。
悟空和八戒去清理麥田旁的積水,防止水滲進(jìn)土里淹了苗;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則去修理農(nóng)具,準(zhǔn)備開春耘田;赫爾墨斯背著布信袋,要去鄰村送信,信袋里裝著阿婆做的年糕和歸源果干,繼續(xù)傳遞歸源境的暖。
歸源境的人們,在這份“傳暖”的真誠里,守著田,護(hù)著苗,悟著禪,把日子過得像新春的陽光,溫和又充滿希望,帶著對過往的感恩,對未來的熱忱,把每一個(gè)尋常的日子,都過成了最踏實(shí)的幸福。
槐樹下的經(jīng)卷攤開在“傳暖”那頁,風(fēng)一吹,書頁輕輕晃,像在和麥田里的麥苗一起盼著春天。上面的字跡透著溫潤:“傳暖非刻意,是把真心放進(jìn)日常;傳情非勉強(qiáng),是把牽掛記在心里。新春拜年如此,人生亦如此——懂‘把暖傳給別人,把情留在心里,把日子過成一家’,方能新歲有暖,歲歲有情,綿長不息。”
傍晚的夕陽把麥田染成暖黃,孫女兒和小遠(yuǎn)坐在田埂旁,分享著一塊糖糕,聊著開春后要一起耘田、一起摘?dú)w源果。他們的笑聲混著風(fēng)里的暖意,飄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這便是歸源境的新春,傳著暖,盼著春,悟著禪,把冬天的寒,都變成了新歲的暖,把尋常的時(shí)光,都過成了最踏實(sh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