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把歡迎做成一場閱兵,卻忘了給我留一塊糖?!?/p>
2016 年 10 月 5 日,首都機場 T3。
沈念笙戴著黑色漁夫帽,推著 20 寸佩奇行李箱,
腳上的石膏剛拆,走路還有點跛。
接機口沒有彩旗,沒有橫幅,只有一個穿黑 T 恤的男孩舉著 A4 紙:
“TIMELESS 沈念笙”。
男孩見她出來,壓低聲音:“快跟我走,粉絲都在外面?!?/p>
她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塞進一輛黑色別克商務車。
車窗外的北京,霾色天空像一張舊照片。
車停在朝陽公園旁的一棟灰色小樓。
一樓大廳,燈沒全開,
七八個工作人員排成一列,像等待檢閱的士兵。
沒有鮮花,沒有氣球,
只有一張折疊桌,上面擺著:
? 一份《藝人守則》
? 一份保密協(xié)議
? 一支黑色簽字筆
負責人把文件推過來,語氣像在念判決書:
“簽完字,去二樓體檢,然后領宿舍鑰匙?!?/p>
沈念笙握筆的手心全是汗,
簽完后發(fā)現(xiàn),連一張合影都沒有。
二樓,醫(yī)務室燈光慘白。
護士把體重秤歸零:“脫鞋?!?/p>
數(shù)字停在 42.3 kg,比一個月前輕了 3 kg。
量血壓時,護士皺眉:“低壓 55,練太狠了?”
沈念笙笑:“還行。”
笑完才意識到,這里沒有會安慰她的韓語歐尼。
鑰匙上貼著 802,四人間,上下鋪。
房間空蕩,鐵架床發(fā)出油漆味。
她的床位靠窗,窗對面是另一棟樓的灰墻,
墻上有用噴漆寫的“拆”字。
把行李放下,她才發(fā)現(xiàn)窗臺上落著一層灰,
灰里埋著半片枯葉,像被遺忘的秋天。
晚餐時間,食堂窗口只開兩個。
菜是西紅柿炒蛋、青椒土豆絲,
沒有泡菜,也沒有海帶湯。
她端著托盤找座位,
聽見隔壁桌的女孩小聲議論:
“她就是那個韓國回來的?”
“聽說公司把團體取消了,只留她一個女的?!?/p>
沈念笙低頭扒飯,米飯?zhí)玻У醚栏l(fā)酸。
晚上 19:00,地下二層練習室開燈。
空調沒開,冷得像地窖。
墻上貼著新日程表:
周一到周日 08:00-22:00,
舞蹈、聲樂、形體、表情管理,
沒有休息日。
沈念笙把外套脫了,
鏡子里的人比首爾時更瘦,
鎖骨像兩座小島。
她抬手比了個加油的手勢,
卻聽見鏡子里傳來一聲若有若無的回音:
“歡迎回國。”
10 月 8 日是她 14 歲生日。
公司沒有訂蛋糕,也沒有蠟燭。
22:30 訓練結束,她一個人回到宿舍,
把從便利店買來的 6 寸草莓蛋糕放在窗臺。
打火機只剩半罐氣,點了三次才點著一根蠟燭。
她對著蠟燭許愿:
“希望明年有人給我唱生日歌?!?/p>
蠟燭的火苗被窗外的風吹得東倒西歪,
像隨時會熄的星光。
23:15,手機震動。
是父親發(fā)來的短信:
“囡囡,北京冷,記得穿秋褲?!?/p>
她回了一個“嗯”,
然后把手機貼在胸口,
像貼住一句遲到的安慰。
歡迎儀式結束的第七天,
練習室門口貼出新公告:
“11 月 11 日出道舞臺倒計時 30 天。”
沈念笙站在公告前,
把《藝人守則》最后一頁折了個角,
頁腳空白處,她用鉛筆寫下:
“沒有蛋糕的歡迎儀式,
也要自己長出糖來。”
作者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