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春天,傳教士果然帶著十余名波斯工匠回到洛陽,還帶來了波斯的礦物顏料——朱紅如商彝的火痕,金黃似何尊的日光,青綠像洹水的春波。柳毅早已稟明朝廷,隋煬帝聽說是要繪制東西方情誼的紋樣,特意下旨,將洛陽南城的一段城墻劃歸出來,供他們創(chuàng)作。
開工那日,天津橋上的百姓都來幫忙。江南的漆匠教波斯工匠調(diào)膠,西域的畫師幫著勾勒線條,柳毅則蹲在城墻下,對照著羊皮卷和《西域記》,一筆一筆畫出紋樣的底稿。有個老工匠見他畫得仔細,笑著說:“咱們這不是畫城墻,是在給天下人畫家書呢?!?/p>
畫到玄鳥與獅子相遇的部分時,工匠們起了爭執(zhí)。波斯工匠想讓獅子站在高處,彰顯波斯的威嚴;洛陽工匠則覺得玄鳥該展翅在前,體現(xiàn)東方的待客之道。柳毅卻笑著拿起畫筆,在玄鳥的翅膀下添了片草葉,在獅子的爪邊畫了朵波斯菊:“你看,玄鳥銜著草葉是送祝福,獅子踩著菊花是表心意,哪有什么前后高低,都是真心罷了。”
工匠們聽了,都點頭稱是。接下來的日子里,城墻漸漸變得鮮活:張騫牽著馬與安清并肩走在商道上,班超捧著《西域記》在于闐國的寺廟里講學(xué),樂僔和尚站在莫高窟前,身邊圍著波斯商人和西域信徒。每一處紋樣旁,都用漢文、波斯文、西域文刻著小字,記錄著背后的故事。
城墻落成那日,隋煬帝親自前來觀看。當他看到玄鳥與獅子共同守護著一片草地,草地上百姓們載歌載舞時,不禁感嘆:“朕修大運河,是為了連通南北;你們繪這城墻,是為了連通東西。往后,這洛陽城,就是天下人的家了?!?/p>
柳毅站在城墻下,摸著傳教士送的羊皮卷,忽然想起阿衡埋在槐樹下的甲骨,想起伯禽刻在何尊上的紋路。風(fēng)拂過城墻,顏料的香氣與運河的水汽交織在一起,他仿佛看見阿衡、伯禽、張騫他們從紋樣里走出來,笑著說:“你看,咱們的念想,真的刻在天下人能看見的地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