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年間,景德鎮(zhèn)的瓷窯里,工匠們正在燒制一批特殊的瓷器。窯主趙承嗣是林默的后人,他從家族傳下的合訂本里,看到了玄鳥、獅子與草紋的故事,便決定將這些紋樣畫在瓷上,讓它們隨著商船漂向海外。
畫坯時,年輕工匠們總拿捏不好紋樣的神態(tài)。趙承嗣便取出珍藏的象牙牌——那是當(dāng)年王玄策出使天竺時帶的,上面的草紋已泛出溫潤的包漿——放在窯邊:“玄鳥要畫得像在洹水上飛,獅子得帶著波斯草原的暖意,草葉要刻得能讓人想起阿衡爺爺埋在槐樹下的甲骨?!?/p>
第一批瓷器燒成那日,陽光正好。瓷盤上的玄鳥銜著草葉,獅子臥在青花勾勒的花叢旁,釉色瑩潤如月光,連波斯商人見了都驚嘆:“這哪里是瓷,是把東方的春天裝在盤里了!”這些瓷器很快被裝上商船,運(yùn)往波斯、大食,有個波斯貴族收到瓷盤后,特意在王宮的宴席上展示,說:“這是東方朋友送來的念想,每一道紋,都是一句話?!?/p>
趙承嗣聽說后,又在瓷器上添了新花樣——在草紋旁刻上小小的漢字“安”,在獅子紋下畫朵波斯菊。他常對工匠們說:“咱們燒瓷,不只是燒器物,是燒情誼。阿衡爺爺?shù)募坠?、伯禽先生的鼎,不都是想讓天下人過得安穩(wěn)嗎?”景德鎮(zhèn)的窯火,年復(fù)一年燒著,瓷上的紋樣,也隨著商船,把東方的暖意,送到了更遠(yuǎn)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