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泉州港的商船“通遠號”正要揚帆遠航。船長鄭和后人鄭海生,在船帆上繡了幅巨大的紋樣——玄鳥展翅掠過海浪,獅子踩著草葉趴在帆角,草紋順著帆繩蜿蜒,像把從洹水到波斯的路,都繡在了帆上。
出發(fā)前,波斯商人哈桑帶著兒子阿里來送行。阿里捧著塊小木牌,上面刻著縮小版的帆紋,是哈桑特意請工匠做的:“鄭船長,我父親說,帶著這牌子,就像帶著東方的風,能平安到波斯?!编嵑I舆^木牌,塞進懷里,又從船艙取出個瓷瓶——瓶身上是景德鎮(zhèn)新燒的玄鳥紋,“這個你拿著,等我們到了波斯,就用它裝波斯的葡萄酒,再一起喝?!?/p>
航行途中,遇到風暴,船帆被吹得獵獵作響。鄭海生趴在船舷邊,摸著懷里的木牌,忽然看見帆上的玄鳥紋在風中仿佛活了過來,像是在指引方向。等風暴平息,船員們都感嘆:“是這紋樣在護著咱們呢!”后來“通遠號”抵達波斯時,哈桑早已帶著商隊在港口等候,阿里舉著木牌跑過來,鄭海生笑著拿出瓷瓶,兩人一碰,像是碰響了跨越千年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