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塵道人
原文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薔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入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狀如槀茇,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shù)斯,食之已癭。
釋文
往西南三百八十里,是座皋涂山,薔水發(fā)源于此,向西流入諸資水;涂水也發(fā)源于此,向南流入集獲水。山南面到處是粟粒大小的丹沙,山北陰面盛產(chǎn)銀、黃金,山上到處是桂樹。山中有一種白色的石頭,名稱是礜,可以用來毒死老鼠。山中又有一種草,形狀像藁茇,葉子像葵菜的葉子而背面是紅色的,名稱是無條,可以用來毒死老鼠。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鹿卻長著白色的尾巴,馬一樣的腳蹄、人一樣的手而又有四只角,名稱是玃如。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名稱是數(shù)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人脖子上的贅瘤病。
數(shù)斯是一種長著人腳的鳥,形狀像鷂鷹。吃它的肉可以醫(yī)治頸瘤病。 〔皐,是皐的異體字。 玃,大母猴,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有詩句:"玃飛螺鴟。" 鴟,就是鷂鷹,《莊子·秋水》中說:"鴟得腐鼠。"〕
礜: 〔礜石〕礦物,是制砷和亞砷酸的原料,煅成末,可用來毒老鼠。 單斜晶系。晶體完好,形狀常為柱狀、棒狀、針狀等,晶面上有條紋,雙晶常呈十字形。集合體為粒狀、致密狀。顏色錫白色,斷面鋼灰色,常帶黃錆色。
條痕灰黑色,金屬光澤,不透明。解理依柱面。斷口參差狀。硬度5.5~6。比重5.9~6.2。
性脆,以鐵錘擊之,發(fā)生蒜臭的氣味。在木炭上燒之,生成三氧化二砷而升華,伴有蒜臭,煎熔成磁性小球。產(chǎn)于高溫熱液礦床中。
玃如 jué rú異獸
皋涂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鹿卻長著白色的尾巴,馬一樣的腳蹄、人一樣的手而又有四只角,名稱是玃如。
數(shù)斯
異獸
皋涂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名稱是數(shù)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人脖子上的贅瘤病。沒有其它文獻記載。
皋涂山
皋涂山是山海經(jīng)中一處地名,是天帝山向西南三百八十里的一個地方。薔水和涂水從這里流出,一個往西流入諸資水,一個往南流入集獲水。山的南面盛產(chǎn)細丹砂,北面盛產(chǎn)銀礦和金礦。山上有許多的桂樹。山中有一種白色的石頭,叫做譽。山上有一種叫無條的小草,形狀像稿茇,葉子像葵草,有著紅色的葉背。皋涂山上還有一種野獸,長得像鹿卻有白色的尾巴,馬的后蹄,人的手,并且有四只犄角,這種動物叫做玃如。山中還有一種鳥,長得像鷂鷹卻有著人的腳,這種鳥叫做數(shù)斯。
原文
????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敏牛]。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母鳥]。
譯文
再往西一百八十里,是座黃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郁郁蔥蔥的竹叢。盼水從這座山發(fā)源,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玉石。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牛,卻長著蒼黑色的皮毛大大的眼睛,名稱是■。山中又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名稱是鸚。
敏牛
普通野獸
是一種大眼黑牛。
也有人說是一種魔牛。
鸚[母鳥
一種普通的鳥。
特別是其羽毛和特點可以看出,它就是一種普通的鸚鵡。
黃山
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時更名為黃山,取自“黃帝之山”之意。黃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黃山風景區(qū)面積160.6平方千米,東起黃獅?,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zhèn),分為溫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qū),包括200多個大小景點。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擁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拔逶罋w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是對黃山最好的評價。
黃山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贊嘆說:薄海內(nèi)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現(xiàn)在冬雪則成為了黃山第五絕。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所以黃山非但以景取勝,還是幾千年來道家仙士的常游之所。李白等大詩人也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
黃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黃山原名“黟山”,因山峰和巖石遙望青黑而得名。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采藥煉丹、得道成仙,唐玄宗于是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改“黟山”為“黃山”。千余年來,黃山積淀了濃郁的黃帝文化,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丹井、洗藥溪、曬藥臺等景名都與黃帝有關(guān)。
黃山經(jīng)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jié)構(gòu)。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巖構(gòu)成,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巖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巖22處、洞7處、關(guān)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
動物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貴鳥獸有20多種,溪河塘壩中的魚類有120多個品種。
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
云豹、金錢豹、黑麂、梅花鹿、白頸長尾雉、白鸛。
其中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
獸:黃山短尾猴、黃山獼猴、穿山甲、豺、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獐、蘇門羚。
鳥類:鴛鴦、白鷴、勺雞、鳶、赤腹鷹、雀鷹、普通狂、毛腳狂、鳥雕、紅隼。
兩棲類:娃娃魚。
珍禽類:棕噪鹛、紅嘴相思鳥、夜鷹、三寶鳥、白胸翡翠、燕子、畫眉、黃腰柳鶯、暗綠鄉(xiāng)眼鳥。
礦物
黃山市地下埋藏著多種礦物,大量的石灰?guī)r、花崗巖、瓷土、石英巖,蛇紋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金、銅、鉬、鎢、銻、鈹、鉛、鈮、鉭、鈾等有色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物,還有膨潤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屬礦產(chǎn)資源。
宗教文化
黃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guān)系,唐代道教舊籍中,關(guān)于軒轅黃帝和 容成子、浮丘公來山煉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傳千年,影響深廣,至今還留下與上述 神仙故事有關(guān)的許多峰名,如軒轅峰、浮丘峰,以及煉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諸 峰。黃山山名,亦與黃帝煉丹之說有關(guān)。道教在黃山建立較早的道觀有浮丘觀、九龍觀等。 宋末道士張尹甫在黃山修煉,創(chuàng)建松谷道場。明末以后,全山范圍內(nèi),已無道教活動的蹤 跡。 據(jù)《黃山圖經(jīng)》記載,佛教早在南朝劉宋間就傳入黃山,歷代先后修建寺底近百座。寺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缽禪院,號稱黃山“四大叢林”。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 善畫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島云,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則、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 漸江、雪莊等,都有作品傳世。
1990年12月12日,黃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對黃山的評價是: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蕩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
雪中黃山
2002年,被授予中國國家地質(zhì)公園(第二批)。
2004年入選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成為同時獲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以及世界地質(zhì)公園三項最高榮譽的旅游勝地。
2007年入選“中華十大名山”,列中國名山第四位,僅次于泰山、珠峰、峨眉山。
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系列郵票于2013年4月11日發(fā)行,黃山入選其中。聯(lián)合國發(fā)行的世界遺產(chǎn)郵票全套6枚,分別是萬里長城、西安秦兵馬俑、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宮、拉薩布達拉宮和黃山。
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里面有個故事: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煉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俏,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于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并設(shè)宴招待。酒飲三杯后,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fā)誓侍奉二老頤養(yǎng)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jīng)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歡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shè)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fā)現(xiàn)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xiàn)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懸?guī)r,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呆呆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