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實錄》卷四一九,記萬歷三十四年大學士沈鯉等上言:“今吏部尚書缺已三年,左都御史亦缺一年,刑、工二部僅以一侍郎兼理,大司馬(指兵部尚書)既久在告,而左、右司馬(指兵部左、右侍郎)亦未有代匱者,禮部止一侍郎李廷機,今亦在告,戶部止有一尚書。蓋總計部院堂上官共三十一員,見缺二十四員,其久注門籍者尚不在數(shù)內(nèi)。此猶可為國乎?”
117. 趙翼《廿二史札記·萬歷中礦稅之害》:“論者謂明之亡,不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清高宗在《明長陵神功圣德碑》則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鉆營阿諛。及思宗即位,逆閹雖誅,而天下之勢,已如河決不可復塞,魚爛不可復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懷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無告,故相聚為盜,闖賊乘之,而明社遂屋。嗚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懼哉?”
118. 《明史·卷350·陳增傳》. "寧夏用兵,費帑金二百余萬。其冬,朝鮮用兵,首尾八年,費帑金七百余萬。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費帑金二三百萬。三大征踵接,國用大匱"
119. 《明史·卷123·王德完傳》. "近歲寧夏用兵,費百八十余萬;朝鮮之役,七百八十余萬;播州之役,二百余萬"。
120. 《明實錄·神宗實錄》卷之五百九十六,七月丙申條. "上疾大漸,召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吏部尚書周嘉謨、戶部尚書李汝華、兵部尚書董嘉善、署刑部事?lián)ǘ絺}場尚書張問達、署工部事協(xié)理戎政尚書黃克纘、禮部右侍郎孫如游等入見于弘德殿。勉以用心辦事,大小諸臣各致詞問安。尚書周嘉謨?nèi)砸杂萌藶檎堧S賜。俞允諸臣叩頭而出。上諭內(nèi)閣:‘朕嗣祖宗大統(tǒng)歷今四十八年,久因國事焦勞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負先皇付托惟。皇太子青宮有年,實賴卿與司禮監(jiān)協(xié)心輔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圖,卿功在社稷萬世不泯?!侨?,上崩。"
121. 《明實錄·神宗實錄》卷之五百九十六,七月丙申條. "上疾大漸,召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吏部尚書周嘉謨、戶部尚書李汝華、兵部尚書董嘉善、署刑部事?lián)ǘ絺}場尚書張問達、署工部事協(xié)理戎政尚書黃克纘、禮部右侍郎孫如游等入見于弘德殿。勉以用心辦事,大小諸臣各致詞問安。尚書周嘉謨?nèi)砸杂萌藶檎堧S賜。俞允諸臣叩頭而出。上諭內(nèi)閣:‘朕嗣祖宗大統(tǒng)歷今四十八年,久因國事焦勞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負先皇付托惟?;侍忧鄬m有年,實賴卿與司禮監(jiān)協(xié)心輔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圖,卿功在社稷萬世不泯。’是日,上崩。"
122.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