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劉邦自淮南回朝,途經(jīng)魯,以太牢(豬、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劉邦在回京師長安的路上,專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禮儀祭孔,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親臨孔廟祭孔的君主,開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統(tǒng)治者掌握政權(quán)后,儒學(xué)的價值在社會的變革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民族
秦末天下大亂,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占據(jù)了河南地(今內(nèi)蒙古河套地區(qū))。漢初,匈奴不斷侵擾邊郡,漢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后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漢九年(前198年),劉邦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 [18] 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guān)市,以緩和雙方的關(guān)系。
歷史評價
酈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 [204]
魏豹: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髃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jié)也。 [205-206]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207]
韓信: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208]
陸賈: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薄盎实劾^五帝、三皇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209]
司馬遷:①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xiāng)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qū)除難耳。故憤發(fā)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圣乎? [210] ②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環(huán),終而復(fù)始。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tǒng)矣。朝以十月。車服黃屋左纛。葬長陵。 [247] (均引自《史記》)
王充:項羽與高祖俱起,威力輕重,未有所定,高祖誅羽,難於斬鐵也,武王伐紂,易於摧木也,然則漢力勝周多矣,湯武伐桀紂,一敵也,高祖誅秦殺項羽,兼勝二家,力倍湯武,五代之起,皆有因緣,力易為也,高祖從亭長,提三尺劍,取天下,光武由白水,奮威武,帝海內(nèi),無尺土所因,一位所乘,直奉天命,推勛自然,此則起高於川汙,為深於丘山也。 [283] (《論衡》)
班固:初,高祖不修文學(xué),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jiān)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guī)摹弘遠矣。”“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zāi)乖谪S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xié)于火德,自然之應(yīng),得天統(tǒng)矣。 [249] (《漢書》)